体制转型与户籍身份转化:“农转非”微观影响机制的时代变迁

被引:16
作者
边燕杰 [1 ,2 ]
李颖晖 [1 ]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学系
[2]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关键词
农转非; 体制转型; 户籍身份; 家庭背景; 个人禀赋;
D O I
10.13471/j.cnki.jsysusse.2014.04.014
中图分类号
D631.42 [户籍管理];
学科分类号
030603 ; 0838 ;
摘要
"农转非"是一个社会走向工业化、后工业化的必然过程。而在我国,这个过程是在经济体制转型和户籍制度变迁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其微观影响机制因此呈现出时代的变迁:改革前,"农转非"的影响要素包括家庭出身、父代地位、个人教育,反映了一种国家制度庇护和个人能力筛选的混合模式;改革后,家庭出身的优势消除,父代地位的影响转化为通过提升子女教育程度间接起作用,与此同时个人教育程度的作用持续存在,筛选门槛增高;进入改革后期,"农转非"的实现途径多元化,机会更加平等,群体的异质程度增加,职业分布趋于分散。这些实证研究对于我国当前劳动力管理有着相应的政策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24 / 13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家庭背景与干部地位获得(1950-2003) [J].
孙明 .
社会, 2011, 31 (05) :48-69
[2]   参军:制度变迁下的社会分层与个体选择性流动 [J].
汪建华 .
社会, 2011, 31 (03) :138-154
[3]   家庭背景、体制转型与中国农村精英的代际传承(1978-1996) [J].
吴愈晓 .
社会学研究, 2010, 25 (02) :125-150+245
[4]   “凤凰男”能飞多高 中国农转非男性的晋升之路 [J].
林易 .
社会, 2010, 30 (01) :88-108
[5]   中国城市的精英代际转化与阶层再生产 [J].
郑辉 ;
李路路 .
社会学研究, 2009, 24 (06) :65-86+244
[6]   新中国60年兵役制度的调整改革与发展趋势 [J].
肖季文 ;
朱鹏 .
军事历史, 2009, (04) :6-10
[7]   户籍制度改革的历程与展望 [J].
王美艳 ;
蔡昉 .
广东社会科学, 2008, (06) :19-26
[8]   户口还起作用吗——户籍制度与社会分层和流动 [J].
陆益龙 .
中国社会科学, 2008, (01) :149-162+207
[9]   中国的户籍制度与代际职业流动 [J].
吴晓刚 .
社会学研究, 2007, (06) :38-65+242
[10]   流动人口地位获得的非制度途径——流动劳动力与非流动劳动力之比较 [J].
李春玲 .
社会学研究, 2006, (05) :85-106+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