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边界的模糊性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被引:2
作者
朱其忠 [1 ]
刘维兰 [2 ]
机构
[1] 河海大学
[2] 淮南师范学院
关键词
模糊性; 和谐社会; 整体涌现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1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3 ;
摘要
关于如何构建和谐社会问题,一直是政府和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观点。本文创造性地运用力学中的摩擦变形理论和复杂性科学中的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探讨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和谐既是一种主体间关系的平衡状态,也是一个从局部均衡到一般均衡的演变过程。和谐的本质是主体的同一性,在实践中表现为主体边界的模糊性。随着主体边界模糊性的增加,主体边界发生了不一致变化,社会的整体涌现性逐渐增强,从而社会将变得越来越和谐。
引用
收藏
页码:104 / 10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从利益主体多元化解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 [J].
张建 .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8, (10) :51-55
[2]   从社会信任视角看建设和谐社会 [J].
赵立新 ;
李新云 .
社会主义研究, 2008, (01) :14-16
[3]   社会责任感形成过程探析 [J].
黄映然 ;
石瑞红 .
改革与战略, 2007, (06) :140-142
[4]   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政策取向 [J].
王梦奎 .
管理世界, 2006, (04) :1-10
[5]   论和谐经济 [J].
姜作培 .
南方经济, 2005, (09) :14-16
[6]   试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及实现条件 [J].
单东 .
特区经济, 2003, (10) :31-33
[7]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M].陈乃醒; 编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8]  
弹塑性力学.[M].陈明祥; 著.科学出版社.2007,
[9]  
非线性科学与复杂性科学.[M].李士勇; 编著.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10]  
组织边界管理.[M].(英)尼尔·保尔森(NeilPaulsen);(英)托·赫尼斯(TorHernes)编;佟博;陈树强;马明等译;.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