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氮效率水稻生育后期氮素积累转运特征

被引:23
作者
叶利庭
宋文静
吕华军
栗艳霞
沈其荣
张亚丽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水稻; 氮效率; 生育后期; 氮素积累; 氮素转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不同氮效率水稻基因型为供试材料,通过15N标记的氮肥盆栽试验精确定量不同氮效率的水稻齐穗后氮素积累和转运量。结果表明,无论在何种施氮水平下,氮高效水稻(南光和武运粳)的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氮低效水稻Elio;不同氮效率水稻在齐穗期和齐穗后15天时干物质积累量差异不显著,但在成熟期时氮高效水稻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氮低效水稻,增幅约为16·4%;与干物质积累相对应的是,不同氮效率水稻的氮素积累量在齐穗期和齐穗后15天也没有差异,但在成熟期时氮高效基因型水稻武运粳和南光的氮素积累量较氮低效基因型水稻Elio高约31%和21%,差异显著。15N标记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氮低效水稻Elio齐穗时吸收的一部分15N移出了植株体,其占15N转运量的11%。从齐穗至成熟,氮低效水稻Elio从茎叶转移出的15N量(2·75mg穴-1)远远低于氮高效水稻武运粳(3·54mg穴-1)和南光(3·22mg穴-1),差异显著。氮高效水稻武运粳和南光从茎叶转移出的15N量约占籽粒所需N量的91%和85%,而从土壤中吸收的15N量约占9%和15%。综上所述,氮高效、低效水稻氮素积累和转运特征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齐穗期以后,氮高效水稻具有强的氮素吸收或者转运能力,以满足籽粒形成期植株对氮素的利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03 / 31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水稻氮素高效吸收利用机理研究进展 [J].
樊剑波 ;
张亚丽 ;
王东升 ;
段英华 ;
叶利庭 ;
沈其荣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8, (02) :129-134
[2]   不同基因型水稻氮利用效率的差异及评价 [J].
张亚丽 ;
樊剑波 ;
段英华 ;
王东升 ;
叶利庭 ;
沈其荣 .
土壤学报, 2008, (02) :267-273
[3]   不同氮肥利用效率水稻品种开花后地上部分氨挥发研究 [J].
吴小庆 ;
徐阳春 ;
沈其荣 ;
郭世伟 .
中国水稻科学, 2006, (04) :429-433
[4]   不同生态条件下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分析 [J].
杨从党 ;
朱德峰 ;
周玉萍 ;
周能 ;
袁平荣 .
西南农业学报, 2004, (S1) :35-39
[5]   不同粳稻品种产量构成因素与光合特性的研究 [J].
孟维韧 ;
王伯伦 ;
黄元财 ;
王慧新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4, (04) :354-358
[6]   南方水稻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基因型差异及评价 [J].
江立庚 ;
戴廷波 ;
韦善清 ;
甘秀芹 ;
徐建云 ;
曹卫星 .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04) :466-471
[7]   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控制氮肥污染的新途径—SSNM [J].
王光火 ;
张奇春 ;
黄昌勇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3, (01) :70-73
[8]   提高中国稻田氮肥利用率的研究策略 [J].
彭少兵 ;
黄见良 ;
钟旭华 ;
杨建昌 ;
王光火 ;
邹应斌 ;
张福锁 ;
朱庆森 ;
Roland Buresh ;
Christian Witt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2, (09) :1095-1103
[9]   常规籼稻与杂交籼稻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 [J].
单玉华 ;
王余龙 ;
山本由德 ;
黄建晔 ;
董桂春 ;
杨连新 ;
张传胜 ;
居静 .
江苏农业研究, 2001, (01) :12-15
[10]   亚种间杂交稻产量源库特征 [J].
朱庆森 ;
张祖建 ;
杨建昌 ;
曹显祖 ;
郎有忠 ;
王增春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7, (03) :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