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嫩平原一次夏季暴雨机理分析

被引:5
作者
张端禹 [1 ]
潘鄂芬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
[2] 湖北省气象局
关键词
松嫩平原暴雨; 可降水量; 湿理查逊数; 水汽平流; 水汽辐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气象观测资料和美国NCEP分析资料,研究2006年夏季一次松嫩平原暴雨的特点及成因。结果表明:强雨区始终位于高空西北风急流出口区左侧与西南风急流后方;500 hPa西风槽配合850 hPa低涡东移,蒙古锋面气旋强烈发展,地面倒槽接近我国东北平原;低空急流出现在最强降雨之后。暴雨之前齐齐哈尔单站K指数、可降水量以及湿理查逊数负值达到最大值;暴雨之后A指数、中高层平均比湿与相对湿度达到最大值;暴雨水汽源地位于超强台风桑美外围东海到日本以南洋面上;强降雨以前低层水汽平流辐合较强,强降雨时水汽辐合高层以平流辐合为主、低层则以风场辐合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一次区域大暴雨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J].
袁海豹 ;
姜俊玲 ;
张雪冬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 (04) :56-59
[2]   吉林省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的TBB图像特征分析 [J].
胡中明 ;
张智勇 ;
王晓明 ;
孙鸿雁 .
暴雨灾害, 2007, (02) :130-133
[3]   2004年梅雨期武汉上空水汽的演变及其与暴雨的关系 [J].
李武阶 ;
李俊 ;
公颖 ;
王娟 .
气象, 2007, (02) :3-9
[4]   两次不同性质强降雨的对比分析 [J].
赵玲 ;
王林凤 ;
王利 .
气象, 2005, (11) :70-74
[5]   非急流暴雨分析 [J].
许桂芳 .
气象, 1987, (09) :34-37
[6]  
动力气象学[M]. 气象出版社 , 杨大升等 编著,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