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量对豫北潮土区不同肥力麦田氮肥去向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28
作者
韩燕来
葛东杰
汪强
王宜伦
谭金芳
机构
[1] 不详
[2]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不详
关键词
肥力; 冬小麦; 15N; 氮素吸收; 氮素残留; 氮素损失;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7.05.023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豫北潮土区典型高肥力与中肥力田块上,通过田间小区和15N微区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对麦田氮肥去向及小麦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目前小麦生产中氮肥优化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收获期小麦植株吸收氮素的17.43%38.75%来自肥料,61.25%82.72%来自土壤,其中高肥力地块植株吸氮量中来自肥料氮的比例低于中肥力地块,来自土壤氮的比例则高于中肥力地块。(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植物对肥料氮的吸收增加,肥料氮的土壤残留量和土壤损失量上升,但施肥过量将抑制小麦对土壤氮的吸收利用;小麦对肥料氮的吸收率、残留率和损失率分别为25.51%40.77%,20.30%47.14%,17.75%48.69%,其中高肥力地块氮肥吸收率、损失率低于中肥力地块,但残留率高于中肥力地块。(3)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施肥的风险/收益比增大,施氮量达270 kg/hm2时,该比值大于1。(4)收获时土壤残留肥料氮有61.41%87.27%分布于0~20 cm土层,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肥料氮残留于表层比例下降,两地块相比,中肥力地块肥料氮下移较为明显。(5)适量施氮有利于增加小麦产量,其中高肥力地块最高产量施氮量低于中肥力地块。
引用
收藏
页码:151 / 15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施氮水平对高产麦田土壤硝态氮时空变化及氨挥发的影响 [J].
王东 ;
于振文 ;
于文明 ;
石玉 ;
周忠新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9) :1593-1598
[2]   高产小麦氮肥施用研究进展 [J].
叶优良 ;
韩燕来 ;
王文亮 ;
黄玉芳 .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09) :264-267
[3]   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施氮量对小麦氮肥利用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J].
赵俊晔 ;
于振文 .
生态学报, 2006, (03) :815-822
[4]   砂质潮土冬小麦对氮肥的利用与氮素平衡 [J].
寇长林 ;
徐建生 ;
王恒宇 .
核农学报, 2003, (06) :476-480
[5]   黑土区水田化肥氮去向的研究 [J].
韩晓增 ;
王守宇 ;
宋春雨 ;
乔云发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1) :1859-1862
[6]   稻田氮肥的氨挥发损失与稻季大气氮的湿沉降 [J].
苏成国 ;
尹斌 ;
朱兆良 ;
沈其荣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1) :1884-1888
[7]   北京郊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肥去向研究 [J].
巨晓棠 ;
潘家荣 ;
刘学军 ;
张福锁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3, (03) :264-270
[8]   长期施肥对塿土硝态氮分布、累积和移动的影响 [J].
杨学云 ;
张树兰 ;
袁新民 ;
同延安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1, (02) :134-138+188
[9]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河南主要土类冬小麦对氮素的利用 [J].
李贵宝 ;
张水旺 .
核农学报, 1997, (04) :52-55
[10]   应用15N示踪技术对豫东潮土区冬小麦氮肥施用技术的研究 [J].
李贵宝,张桂兰,孙克刚 ;
李传文,姜鸿启 .
土壤肥料, 1995, (01) :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