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血液流变学探讨阴阳转化的某些原理

被引:20
作者
黄松章
张毓慧
胡国庆
张元风
周红
阎佩君
机构
[1] 上海市中医医院
[2] 上海市卫生干部进修学院统计教研组
关键词
血液流变学; 血液动力学; 阴阳两虚; 气阴两虚; 气阴两伤; 虚证; 血浆粘度; 阴阳辨证; 临床控制; 阳虚证; 阳虚; 红细胞压积; 血液检查;
D O I
10.16305/j.1007-1334.1982.10.028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中医的指导思想是阴阳消长观。如何从整体着手,对阴阳进行多因素分析,并寻找一种可以联系多因素、多过程的综合分析方法,以求客观地反映阴阳辨证转化的物质基础和一般原理。这是本实验的目的。阴阳是一个整体综合平衡体系,首先表现在气和血两种流体物质的流变过程中。这一过程失去稳定,阴阳就失去平衡。这就是中医的阴阳消长原理,即“血气以并,病形以成,阴阳相倾。”(《调经论》)“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形态变化)能(机能变化)也”(《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在体系中相互消长、相互转化,这主要可能是通过血的流变性变化而实现的。因此,有可能通过对血液流变性的临床实验观察,求得阴阳辨证的综合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48
页数: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