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利用与地面热效应时空变化特征的关系——以成都市为例

被引:27
作者
彭文甫 [1 ,2 ]
周介铭 [1 ,2 ]
罗怀良 [1 ,2 ]
杨存建 [1 ,2 ]
赵景峰 [1 ,2 ]
机构
[1] 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不详
关键词
城市热效应; 城市土地利用; 遥感; GIS;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6 [环境气象学];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利用2000—2008年TM/ETM+数据,基于遥感、GIS技术与人机交互式判读解译方法获取城市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单窗算法和空间建模方法定量反演城市地表温度;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与地面热效应时空变化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土地利用时空演变以耕地、林地向建设用地、水域转移导致面积快速下降与建设用地不断侵吞耕地为主要特征;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地面低温区范围减少25.927×104 hm2,常温区和高温区面积分别增加12.093×104 hm2和5.834×104 hm2;高温区中建设用地面积比例最大,建设用地与水域、水田的平均温度分别达最高与最低;地表温度空间格局表现为各温度区呈不同形状的带状分布,热源密集分布在成都市城南高新区、城西住宅区、城中心商贸区以及城东的工业基地等区域,二环路外温度呈下降趋势;建设用地加剧了城市热效应,而水域则缓解了城市热效,不透水性与地表温度的反演结果呈较强的正相关性。因此,研究结论对于热岛效应研究、改善人居环境具有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738 / 174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成都平原城市热岛效应的遥感分析
    许辉熙
    但尚铭
    何政伟
    但玻
    杨秀蓉
    黄明碧
    [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7, (08) : 21 - 23+116
  • [2]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热环境空间格局动态
    江学顶
    夏北成
    [J]. 生态学报, 2007, (04) : 1461 - 1470
  • [3] 基于遥感的城市热岛效应研究
    杨英宝
    苏伟忠
    江南
    [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6, (05) : 36 - 40
  • [4] 南京市热场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覆被关系研究
    苏伟忠
    杨英宝
    杨桂山
    [J]. 地理科学, 2005, (06) : 6697 - 6703
  • [5] 昆明城市气候水平空间分布特征
    何云玲
    张一平
    刘玉洪
    马友鑫
    李佑荣
    窦军霞
    郭萍
    [J]. 地理科学, 2002, (06) : 724 - 729
  • [6] 夏季城市热场的卫星遥感分析
    陈云浩
    王洁
    李晓兵
    [J]. 国土资源遥感, 2002, (04) : 55 - 59
  • [7] 上海地区盛夏高温分布和热岛效应的初步研究
    丁金才
    张志凯
    奚 红
    周红妹
    [J]. 大气科学, 2002, (03) : 412 - 420+434
  • [8] 昆明城市发展对室内外平均气温影响的研究
    张一平
    李佑荣
    彭贵芬
    刘玉洪
    马友鑫
    王进欣
    [J]. 地理科学, 2001, (03) : 272 - 277
  • [9] 用陆地卫星TM6数据演算地表温度的单窗算法
    覃志豪
    Zhang Minghua
    Arnon Karnieli
    Pedro Berliner
    [J]. 地理学报, 2001, (04) : 456 - 466
  • [10] 基于遥感和GIS的城市热场分布规律研究
    周红妹
    周成虎
    葛伟强
    丁金才
    [J]. 地理学报, 2001, (02) : 189 -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