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2 条
城市土地利用与地面热效应时空变化特征的关系——以成都市为例
被引:27
作者:
彭文甫
[1
,2
]
周介铭
[1
,2
]
罗怀良
[1
,2
]
杨存建
[1
,2
]
赵景峰
[1
,2
]
机构:
[1] 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城市热效应;
城市土地利用;
遥感;
GIS;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6 [环境气象学];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利用2000—2008年TM/ETM+数据,基于遥感、GIS技术与人机交互式判读解译方法获取城市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单窗算法和空间建模方法定量反演城市地表温度;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与地面热效应时空变化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土地利用时空演变以耕地、林地向建设用地、水域转移导致面积快速下降与建设用地不断侵吞耕地为主要特征;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地面低温区范围减少25.927×104 hm2,常温区和高温区面积分别增加12.093×104 hm2和5.834×104 hm2;高温区中建设用地面积比例最大,建设用地与水域、水田的平均温度分别达最高与最低;地表温度空间格局表现为各温度区呈不同形状的带状分布,热源密集分布在成都市城南高新区、城西住宅区、城中心商贸区以及城东的工业基地等区域,二环路外温度呈下降趋势;建设用地加剧了城市热效应,而水域则缓解了城市热效,不透水性与地表温度的反演结果呈较强的正相关性。因此,研究结论对于热岛效应研究、改善人居环境具有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738 / 1749
页数:1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