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波普的“世界1·2·3”理论评介
被引:8
作者
:
张卓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辽宁社会科学院
张卓民
机构
:
[1]
辽宁社会科学院
来源
:
哲学研究
|
1981年
/ 02期
关键词
:
波普;
艾克尔斯;
精神现象;
唯心主义;
唯心论;
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不可知论;
宇宙;
相互作用论;
科学理论知识;
认识论;
语言记号;
自我意识;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 所谓“世界1·2·3”的理论,即把世界划分为物理状态的世界、精神状态的世界和客观知识的世界,这是当代英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波普(K.R。Popper)提出的。他在1967年一次国际会议上发表的题为《没有认识主体的认识论》的演说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这一观点。波普的这一理论提出后,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注意,澳大利亚著名神经生理学家艾克尔斯在阐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72
页数:9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