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3 条
SVD分析揭示的澳大利亚高压年际变化对中国夏季气温的可能影响
被引:8
作者:
张蓬勃
[1
,2
,3
]
管兆勇
[1
,2
]
蔡佳熙
[1
,2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南京市气象局
来源:
关键词:
澳大利亚高压;
年际变化;
中国夏季气温;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2010.01.009
中图分类号:
P461 [气候的形成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澳大利亚海平面气压和中国夏季气温站点资料,使用SVD和线性回归方法揭示了澳大利亚高压(以下简称澳高)的年际变化与中国夏季气温异常的联系。结果表明,SVD的第一模态(简称SVD1)时间系数与通常使用澳高指数相关可达到0.97。SVD1表示出澳大利亚高压的年际变化与中国江南地区夏季气温存在密切联系。澳高增强(减弱)时,江南地区夏季气温偏低(偏高)。整层垂直积分大气加热场、海平面气压场、500hPa的高度场变化以及降水和总云量的变化都对夏季气温的形成有一定作用。澳高对中国夏季气温的可能影响途径为:澳高强(弱)年时,澳大利亚地区低层的异常辐散风场在菲律宾东侧的暖池附近产生辐合(辐散),引起正(负)涡度源,激发P-J型波列,伴随着在南海—西太平洋地区产生副高正异常(负异常),导致副高偏西(偏东),进而增强(减弱)来自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同时江南地区水汽和异常风场辐合(辐散),有利于(不利于)该地区降水异常的发生和维持,有益于气温降低(升高)。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6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