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入梅的年际变化与前冬环流的联系及其可能成因

被引:14
作者
徐海明
何金海
姚永红
机构
[1] 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南京,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南京,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南京
关键词
江淮入梅; 年际变化; 北半球冬季环流; 海温;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1999.02.016
中图分类号
P434 [大气环流];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采用简单相关和合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江淮入梅的年际变化与前期冬季环流和前期冬、春全球海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江淮入梅的早晚与前期冬季北半球大型环流存在显著的相关:入梅早的年份,其前期冬季北大西洋涛动强,北半球只有一个强的极涡并位于格陵兰上空,相应东亚大槽弱;入梅晚的年份,则其前冬环流表现为,北大西洋涛动弱,北半球存在两个极涡,其中一个仍然位于格陵兰上空,而另一个则位于西伯利亚上空,相应东亚大槽较常年偏强。进一步研究表明江淮入梅的年际变化与前期冬春北大西洋海温也存在显著的相关,入梅早年,北大西洋海温较常年偏暖;入梅晚的年份,前期冬春北大西洋海温较常年偏冷。这对于预测江淮入梅早晚的年际变化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46 / 25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东亚冬季风环流异常与中国江淮流域夏季旱涝天气的关系 [J].
孙淑清,孙柏民 .
气象学报, 1995, (04) :440-450
[2]   东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水温度异常对热带大气环流及我国汛期降水的影响 [J].
陈烈庭 .
大气科学, 1977, (01) :1-12
[3]   近八十年长江中、下游的梅雨 [J].
徐群 .
气象学报, 1965, (04) :507-518
[4]   夏季江淮流域持久性旱涝现象的环流特征 [J].
陶诗言 ;
徐淑英 .
气象学报, 1962, (01) :1-10
[5]  
江淮梅雨[M]. 气象出版社 , 周曾奎著,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