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气驱油技术发展现状与启示

被引:71
作者
郭平 [1 ]
苑志旺 [1 ]
廖广志 [2 ]
机构
[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2] 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
关键词
注气; 驱油机理; 采收率; 二氧化碳; 发展; 现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57.7 [];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我国注气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较晚,且存在注CO2与氮气谁更优的争议。根据国内外10a来注气开采发展的相关数据,从储层岩性、储层渗透率、储层深度、温度、原油饱和度、黏度等方面分析了国内外注气技术的发展状况。分析结果表明:发展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受温室气体减排的影响,国际上注CO2驱油项目主要以注气混相驱发展最快,而我国注气试验主要采用商品CO2气,并且存在混相困难的问题;碳酸盐岩油藏注气项目超过砂岩油藏,而传统认为碳酸盐岩油藏具有裂缝,注气要窜,故不适合注气开采;国际上在砂岩油藏注气开采的渗透率并不是太低(大于10×10-3μm2),而我国注气试验都是超低渗透率(小于10×10-3μm2);多数油藏是在注水后再进行注气,而过去认为注水后对注气效果不利;国外注空气目前主要采用高温氧化开采轻油,而不是稠油,而传统认为热采适合于稠油。针对我国目前注气情况和国外发展趋势,就如何开展注气驱油工作提出了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96+143 +143-14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再论我国发展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 [J].
李士伦 ;
孙雷 ;
郭平 ;
李健 ;
陈林 .
天然气工业, 2006, (12) :30-34+193
[2]   温室气体在石油开采中资源化利用的科学问题 [J].
沈平平 ;
杨永智 .
中国基础科学, 2006, (03) :23-31
[3]   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前景分析 [J].
曹学良 ;
郭平 ;
杨学峰 ;
李士伦 .
天然气工业, 2006, (03) :100-102+169
[4]   原油采收率影响因素探讨及油藏综合分类 [J].
游秀玲 ;
张玲 ;
罗云秀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3) :314-318
[5]   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评价 [J].
郭平 ;
李士伦 ;
杜志敏 ;
杨学峰 ;
刘建仪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2, (05) :46-50+2
[6]  
美国碳酸盐岩油藏EOR矿场经验.[J].金佩强;.中外科技情报.2007, 03
[7]  
2008 worldwide EOR survey.[J].Koottungal; Leena.Oil & Gas Journal.2008, 15
[8]  
中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理论及应用.[M].李士伦等; 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9]  
注气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M].李士伦等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