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团结与社会统一性的哲学论证——对当代哲学中一个重大课题的考察

被引:13
作者
贺来
机构
[1]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暨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
关键词
社会团结; 哲学论证; 形而上学; 主体间的“相互承认”;
D O I
10.16240/j.cnki.1002-3976.2007.05.006
中图分类号
B15 [现代哲学];
学科分类号
010103 ;
摘要
从哲学层面为社会团结与社会统一性提供理论论证,这是哲学和社会发展中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要切实理解社会团结与社会统一性课题的性质和内涵,必须把它置于现代性背景中,"个人主体性"这一现代性原则由于它所内蕴的对象性逻辑和价值个体主义取向,使之成为社会团结与社会统一性陷入危机的深层根源。传统形而上学以普遍的、超历史的理性原理为基础,试图为社会团结与社会统一性提供论证,但由于其所蕴含的社会生活本性相悖的性质,这种论证必然是不成功的。当代哲学试图克服传统形而上学的局限,在"主体间性"的理论视野里,以"相互承认"为价值规范,从而为社会团结与社会统一性提供新的论证,其努力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3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 (德)于尔根·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著;曹卫东等译; 译林出版社 2004,
[2]  
真理与进步[M] (美) 罗蒂; 著 华夏出版社 2003,
[3]  
理想国[M] (古希腊)柏拉图[著];靳希平选编; 商务印书馆 2002,
[4]  
社会分工论[M] (法)埃米尔·涂尔干(EmileDurkhem)著;渠东译; 三联书店 2000,
[5]  
面向思的事情[M] (德)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著;陈小文;孙周兴译; 商务印书馆 1999,
[6]  
语言哲学[M] (美)A.P.马蒂尼奇(A.P.Martinich)编;牟博等译; 商务印书馆 1998,
[7]  
学术与政治[M] (德)马克斯·韦伯(MaxWeber)著;冯克利译; 三联书店 1998,
[8]  
文化与公共性[M] 汪晖;陈燕谷主编; 三联书店 1998,
[9]  
海德格尔选集[M] (德)马丁·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著;孙周兴选编; 上海三联书店 1996,
[10]  
哲学研究[M] (英)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Ludwig)著;汤潮;范光棣译; 三联书店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