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煤阶煤炭化过程中挥发分组成及微孔变化的研究

被引:16
作者
申峻
王志忠
机构
[1] 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关键词
煤; 炭化; 挥发分组成; 微孔; 裂解红外; 比表面积;
D O I
10.13225/j.cnki.jccs.2007.06.016
中图分类号
TQ530.2 [煤的热解与转化];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SORPTOMATIC1990吸附仪研究了6种不同煤阶煤(包括无烟煤、贫瘦煤、焦煤、肥煤、弱黏煤、气煤)在3℃/min升温速率到1000℃的炭化过程中孔容和孔径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并用Bio-rad FTS-165裂解红外测定了各种煤在10℃/min升温速率的炭化过程中挥发分的组成及各自的释放温度范围.结果表明:不同变质程度煤在裂解过程中,可挥发性芳香物生成量的大小排序为肥煤>焦煤>瘦煤>气煤,且肥煤芳环上的取代基最多,而弱黏煤和无烟煤生成可挥发性芳香物的量最少.煤阶越低,释放CO2的温度越低,生成的量越多.1000℃生成焦炭的孔容大小排列为:肥煤C1>弱黏煤D1>焦煤B1>无烟煤YQ,比表面积大小排列为C1 YQ,B1>D1,平均孔半径大小的排列为:D1 B1>YQ>C1.在炭化过程中,C1肥煤的孔容和比表面积变化最剧烈,YQ煤变化最小.C1煤生成焦炭表面积最大为20 m2/g,其它煤成焦表面积3 m2/g.
引用
收藏
页码:626 / 62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煤碳化成焦机理的研究进展 [J].
申峻 ;
邹纲明 ;
王志忠 .
煤炭转化, 1999, (02) :22-27
[2]  
近代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及应用[M].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吴瑾光 主编,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