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利亚罗非鱼(♀)×鳜(♂)杂交后代的形态

被引:40
作者
俞菊华
夏德全
杨弘
贺艳辉
吴婷婷
机构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江苏无锡 
[3] 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
[4] 江苏无锡 
关键词
奥利亚罗非鱼; 鳜; 远缘杂交; 形态差异; 框架分析; 多元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61 [鱼类繁殖和越冬技术];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测定美国奥利亚罗非鱼(Ao)、Ao(♀)×鳜(♂)的子代(As1)、埃及奥利亚罗非鱼(Eo)、Eo(♀)×鳜(♂)的子代(Es1)、As1(♀)×Ao(♂)的所谓"回交"子代(As2)、Es1的兄妹交子代(Es2)的形态和框架数据,用卡方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形态异同。可数性状卡方分析表明,这几组实验鱼可数性状无显著差异;形态和框架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除了As2与Ao之间无显著差异外,其它都有显著差异,其中As1和Es1与其它鱼的差异最大,Es2与其它鱼的差异其次;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判别效果极显著,判别准确率都在90%以上,判别准确率依次为Es1、As1、As2都为100%,Es2为96.2%,Ao为95%,Eo为90%。综合以上分析,根据亚种75%规则,表明雌性奥利亚罗非鱼与雄性鳜间远缘杂交后代与亲本奥利亚罗非鱼不同;为此通过本课题的远缘杂交也许能产生新的养殖品种。
引用
收藏
页码:431 / 43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The coordination of growth in juvenile tilapia (Oreochromis mossambicus-O.hornorum). Nancy LS,Doyle RW. Proceedings of Second Asian Fisheries Forum . 1989
[2]   逐步判别在鱼类形态判别上的应用 [J].
任明荣 .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1998, (03) :258-264
[3]   台湾红罗非鱼后代不同体色的形态差异 [J].
李家乐 ;
李晨虹 ;
李思发 ;
韩风进 .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1999, (02) :179-184
[4]   我国引进的罗非鱼类的初步研究 [J].
陈素芝,叶卫 .
动物学杂志, 1994, (03) :18-23
[5]  
SPSS 10.0 for Windows统计分析[M]. 人民邮电出版社 , 黄海等编著, 2001
[6]  
鱼类遗传育种工程[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吴清江等著, 1999
[7]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of various body color among progeny of Taiwanese tilapia. Li J L, Li C H, Li S F. J Shanghai Fish Univ . 1999
[8]   尼罗罗非鱼品系间形态差异分析 [J].
李思发 ;
李晨虹 ;
李家乐 .
动物学报, 1998, (04) :75-82
[9]  
Amorphometriccriterionforsexdiscriminationintilapia. BrzeskiVJ,DoyleRW. TheSecondInternationalSymposiumonTilapiainAquaculture .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