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岚县皇姑梁小流域人工植物群落生态

被引:14
作者
王尚义 [1 ]
李素清 [2 ]
曹志敏 [1 ]
赵海晓 [1 ]
机构
[1] 太原师范学院历史地理与环境变迁研究所
[2] 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皇姑梁小流域; 人工植被; 生态关系分析; TWINSPAN分类; DCA排序; 物种多样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等数量分析方法,对山西岚县皇姑梁小流域人工植物群落生态关系进行研究,将该人工植被划分为12个群丛,分别位于不同的海拔高度和坡向。分类结果很好地反映了人工植物群落类型及优势种的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在DCA二维排序图上得到了较好的验证。DCA排序轴反映了群落土壤含水量、坡向、海拔高度、人工植被恢复时间和物种多样性的梯度变化,表明土壤含水量、坡向、海拔高度、物种类型及其配置模式是影响人工植物群落分布和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不同物种配置模式对群落演替和物种多样性变化有重要影响,油松+华北落叶松-沙棘、小叶杨+油松、油松-沙棘、油松-柠条锦鸡儿等组成的乔灌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高于柠条锦鸡儿灌木纯林,并且油松+华北落叶松-沙棘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高于小叶杨+油松混交林,混交林的生态恢复效果优于纯林,并且对该小流域的生态恢复作用明显。华北落叶松适合在该小流域海拔较高的梁坡顶、半阳坡、半阴坡和阴坡生长,小叶杨适合在其海拔较低的沟底、半阳坡和半阴坡生长,而油松、沙棘、柠条锦鸡儿的生态适应性强,可在其不同海拔和坡向生长。人工植物群落的演替进程,遵循地带性植物群落演替规律。随着群落演替,野生植物不断侵入,油松、华北落叶松、小叶杨等人工林郁闭度增加,沙棘、柠条锦鸡儿等逐渐退化,油松、华北落叶松、小叶杨等出现枯枝、死株现象,这是自然稀疏的结果,亟待加强管理。
引用
收藏
页码:5098 / 510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姚安县洋派河小流域植被恢复效益研究 [J].
张昆 ;
杨再鸿 ;
陈奇伯 ;
刘蔚漪 ;
田昆 .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S1) :311-313
[2]   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J].
傅伯杰 ;
赵文武 ;
陈利顶 .
地理学报, 2006, (11) :1123-1131
[3]   山区小流域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J].
全海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6, (04) :103-108
[4]   茂县土地岭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动态特征 [J].
王永健 ;
陶建平 ;
张炜银 ;
臧润国 ;
王微 ;
李宗峰 ;
李媛 .
生态学报, 2006, (04) :1028-1036
[5]   黄土高原子午岭植物群落演替系列分析 [J].
范玮熠 ;
王孝安 ;
郭华 .
生态学报, 2006, (03) :706-714
[6]   山区典型小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以北京三渡河小流域为例 [J].
段文标 ;
任翠梅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5, (04) :187-190
[7]   小流域治理20年后的千烟洲植物多样性 [J].
刘琪璟 ;
胡理乐 ;
李轩然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5, (05) :766-774
[8]   黄土高原植被数量区划研究 [J].
李素清 ;
李斌 ;
张金屯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5, (03) :60-62+119
[9]   我国植被数量分析方法的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 [J].
庾晓红 ;
李贤伟 ;
白降丽 .
生态学杂志, 2005, (04) :448-451
[10]   安太堡矿区复垦地植被恢复过程多样性变化 [J].
郭逍宇 ;
张金屯 ;
宫辉力 ;
张桂莲 ;
董志 .
生态学报, 2005, (04) :763-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