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密云水源地村级尺度生态安全承载力分析

被引:4
作者
胡艳霞
周连第
李红
王亚芝
解海静
机构
[1]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综合发展研究所
关键词
农业生物小循环; 生态安全承载力; 系统动力学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6 [环境容量与环境自净];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区域生态安全承载力的研究对于一定区域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持续发展,尤其是大都市水源地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北京密云水源地的1个村庄为案例,针对产业发展与环境矛盾突出问题,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从村级尺度上阐述了产业发展的农业生物小循环方式是显著提高生态安全承载力的有效方法,但同时还需紧密结合该区域内发展迅速的民俗旅游产业,才能有效解决北京水源地的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中将生态安全承载力系统划分为人口、生物循环农业、旅游、废污资源4个子系统,构建了系统动力学模型,拟定了9种方案,模拟结果表明:(1)食用菌产业是全村生物小循环系统的纽带,如果充分利用村内的基础设施,同时废菌棒和废水的处理率为50%时,未来10年该村生态承载力较大,生态、经济效益兼顾;(2)村内秸秆、林木废弃物、牛粪、废棒和污水的处理率达60%,为全村生态和经济利益的平衡点,此时全村生态经济在未来10年将达到最优。
引用
收藏
页码:221 / 22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辽宁省水环境承载力模拟与预测[J]. 王俭,李雪亮,李法云,包红旭.应用生态学报. 2009(09)
[2]   基于AHP的河北省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J].
冯兰刚 ;
焦彦臣 ;
都沁军 .
工业技术经济, 2009, 28 (07) :90-93
[3]   基于SD模型的水资源承载力计算理论研究——以青海共和盆地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为例 [J].
王薇 ;
雷学东 ;
余新晓 ;
陈丽华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5, (03) :11-15
[4]   区域水资源利用复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 [J].
李湘姣 ;
王先甲 .
人民长江, 2005, (08) :21-23
[5]   吉林省大安市生态环境规划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 [J].
汤洁 ;
佘孝云 ;
林年丰 .
生态学报, 2005, (05) :1178-1183
[6]   论生态安全 [J].
陈国阶 .
重庆环境科学, 2002, (03) :1-3+18
[7]   论生态安全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J].
肖笃宁 ;
陈文波 ;
郭福良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3) :354-358
[8]   国家生态安全:概念、评价及对策 [J].
王韩民 ;
郭玮 ;
程漱兰 ;
王前进 ;
徐德徽 .
管理世界, 2001, (02) :149-156
[9]   城市环境质量指标体系定量评价研究 [J].
段仲远 .
环境科学与技术, 1995, (02) :33-37
[10]  
城市水环境承载力研究[D]. 孙新新.西安理工大学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