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沙棘生物量及水土保持效益的研究

被引:9
作者
张津涛
张建军
郭小平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关键词
地径; 盖度; 生物量; 群丛; 地表径流;
D O I
10.13332/j.1000-1522.1993.04.018
中图分类号
S793.6 [沙棘]; S758.1 [单株立木测定]; S7 [林业];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090704 ;
摘要
对沙棘次生林71块样方以及对123株沙棘单株生物量的调查表明,沙棘在黄土残塬沟壑区各种立地条件下均有天然分布并形成盖度在50%以上的单种群丛.3~12年生沙棘分布密度为1~10万株/ha,生物量为5~25t/ha.沙棘单株地径(D)与其地上部分生物量(W)密切相关,相关方程为W=74.91D1·97.作为一种优良的水土保持树种,沙棘生物量愈大。对于土壤改良的效果愈好.在一次63.9mm的暴雨条件下,沙棘林地地表径流量仅为同等地形条件下农地的1/5,为草地的1/6.
引用
收藏
页码:118 / 12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多元分析方法及其应用.[M].丁士晟编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
[2]  
普通生态学实验手册.[M].[美]考克斯(G·W·Cox) 著;蒋有绪 译.科学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