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腹地现今地应力测量与应力状态研究

被引:44
作者
吴满路
张春山
廖椿庭
马寅生
区明益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应力测量; 应力状态; 活动断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223 [物理大地测量、重力测量与地球形状的测定];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青藏高原腹地现今构造活动强烈,为了解强烈构造活动下的应力背景,我们在五道梁、风火山、雁石坪和安多不同构造部位的四个测点采用压磁应力解除法进行了现场应力实测工作,测量深度12~2 0m .测量结果表明,最大主应力方向总体为北东向,与地质、地震以及大地测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基本吻合;最大主应力量值为3 6~6 8MPa(安多测点除外) ,与其他地区测量结果相比,属于中等偏高;安多测点最大主应力方向为北西西向,最大主应力量值为8 1MPa,与其他测点有较大差别,反映了板块缝合带附近现今应力状态的复杂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27 / 33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可可西里东部活动断裂的地质特征 [J].
吴珍汉 ;
吴中海 ;
胡道功 ;
彭华 ;
韩金良 ;
周春景 .
地学前缘, 2003, (04) :583-589
[2]   GPS初步结果揭示的中国大陆水平应变场与构造变形 [J].
江在森 ;
马宗晋 ;
张希 ;
王琪 ;
王双绪 .
地球物理学报, 2003, (03) :352-358
[3]   青藏铁路沿线断裂活动的灾害效应 [J].
吴珍汉 ;
叶培盛 ;
吴中海 ;
胡道功 ;
周春景 .
现代地质, 2003, (01) :1-7
[4]   青藏高原昆仑山和羊八井现今地应力测量及其工程意义 [J].
廖椿庭 ;
吴满路 ;
张春山 ;
伍刚 .
地球学报, 2002, (04) :353-357
[5]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库赛湖地震(MS8.1)地表破裂带的基本特征 [J].
徐锡伟 ;
陈文彬 ;
于贵华 ;
马文涛 ;
戴华光 ;
张志坚 ;
陈永明 ;
何文贵 ;
王赞军 ;
党光明 .
地震地质, 2002, (01) :1-13+133
[6]   青藏高原隆升及伸展变形中的重力位能 [J].
张健 ;
石耀霖 .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02) :226-232
[7]   大茅隧道地应力测量及围岩体稳定性研究 [J].
吴满路 ;
廖椿庭 .
地质力学学报, 2000, (02) :71-76
[8]   青藏高原挤压隆升过程的数值模拟 [J].
傅容珊 ;
徐耀民 ;
黄建华 ;
李力刚 .
地球物理学报, 2000, (03) :346-355
[9]   由震源机制解反演中国大陆现代构造应力场 [J].
杜兴信 ;
邵辉成 .
地震学报, 1999, (04) :18-24
[10]   用大地测量资料反演青藏高原构造应力场的初步尝试 [J].
许才军 ;
晁定波 ;
刘经南 ;
陶本藻 ;
张德涵 .
测绘学报, 1997, (02)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