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注意偏向与冲动控制特征

被引:23
作者
张林
吴晓燕
机构
[1]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关键词
攻击性行为; 注意偏向; 冲动控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1.7 [心理测验];
学科分类号
040201 ;
摘要
通过注意偏向实验、BPAQ攻击问卷与Barratt冲动量表的施测,探讨中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注意偏向与冲动控制特征。研究结果发现,中学生攻击性行为及冲动控制性别差异不显著;低攻击性与高攻击性中学生表现出对攻击性刺激的注意偏向特征,在冲动控制上差异也极其显著;中学生攻击性行为与注意偏向、冲动控制总体上呈显著正相关;攻击词注意偏向与冲动控制对中学生攻击性行为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28 / 13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大学生冲动性人格与自杀态度和自杀意念的相关研究 [J].
饶夏溦 ;
张婷 ;
蓝巧俊 .
科技成果纵横, 2007, (04) :45-46
[2]   冲动性测量的方法学问题 [J].
周亮 ;
何晓燕 ;
肖水源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2006, (05) :455-457
[3]   Barratt冲动量表用于儿童的信度和效度初步研究 [J].
李飞 ;
苏林雁 ;
耿耀国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6, (02) :115-117
[4]   中学生攻击性发展特点的研究 [J].
何一粟 ;
李洪玉 ;
冯蕾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6, (02) :57-63
[5]   内隐社会认知中攻击性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 [J].
徐大真 ;
杨治良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04) :100-103
[6]  
被攻击者的性别差异研究[J]. 高桦.社会心理科学. 1997(04)
[7]  
被攻击者的性别差异研究[J]. 高桦.社会心理科学. 1997 (04)
[8]  
Understanding Impulsive Eaters’ Choice Behaviors: The Motivational Influences of Regulatory Focus[J] . Jaideep Sengupta,Rongrong Zhou.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 2007 (2)
[9]  
fMRI of fearful facial affect recognition in panic disorder: The cingulate gyrus–amygdala connection[J] . Srinivasan S. Pillay,Staci A. Gruber,Jadwiga Rogowska,Norah Simpson,Deborah A. Yurgelun-Todd.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 2006 (1)
[10]  
HUMAN AGGRESSION[J] . Craig A. Anderson,Brad J. Bushman.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 200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