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抗凝和纤溶状态的临床研究

被引:25
作者
宗俊学
丁培芳
芦璐
张建华
机构
[1] 山东省交通医院山东省血栓病防治中心,山东省血液中心山东省血友病诊疗中心,山东省交通医院山东省血栓病防治中心,济南市大观园商场职工医院济南,,济南,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凝血; 抗凝; 纤溶状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2 [脑血栓形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抗凝和纤溶状态 ,为早期诊断和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依据。方法 :将 13 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完全脑梗死组和进展性脑梗死组 ,均进行前瞻性研究 ,检测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纤维蛋白原 (Fb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抗凝血酶活性 (AT∶A)、抗凝血酶抗原 (AT∶Ag)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 (t PA∶A)。结果 :完全脑梗死患者PT、TT、APTT显著低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 (P <0 .0 0 1) ,而Fbg和vWF显著低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 ,P分别 <0 .0 5和0 .0 0 1) ,PAgT显著低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 (P <0 .0 0 1)。而完全脑梗死患者的AT∶A、AT∶Ag和t PA∶A水平显著高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 (P <0 .0 0 1)。结论 :以上结果提示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存在较高的凝血活性和较低的纤溶活性。建议临床上采用APTT、PT、vWF、AT∶A和t PA∶A水平联合指导急性脑梗死的抗凝溶栓治疗和判断患者的预后。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59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凝纤溶活性的临床研究 [J].
高幼奇 ;
曹东红 ;
谢旭芳 ;
屈新辉 ;
黄刚 ;
龚凌云 ;
熊英琼 ;
宋晓萍 .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2, (06) :37-39
[2]  
血栓与止血的检测及应用.[M].王学锋;王鸿利主编;.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