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B的复杂现象不是任何单一因素所能说明的。单一因素的观点或可解释BBB效能某一方面,但不能全面理解BBB。少数人仍主张BBB是保护性屏障,由BBB和血-CSF 屏障联合在一起组成的,防止有害的物质进入CNS,并认为血液与CNS之间的物质交换都要通过CSF。现在普遍的意见认为BBB是独立的,其重要功能对血-脑之间的物质交換起调节作用,以维持CNS内环境的恆定,保证神经元的正常活动。BBB有它的形态学基础,包括脑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紧密”接合,基膜,毛细血管外周的胶质突起以及脑实质中极狭窄的细胞外隙和它里面的基质,现在流行的观点认为组成BBB的不是单一结构,大概是几种结构的综合。其中有主要和次要的,后者起辅助作用。在发现细胞膜含有酶蛋白之前,BBB曾被看为含有类脂质的胶态膜,它的渗透性决定于理化因素如流体静压,渗透压,电离程度,脂溶性和胞膜的“小孔”半径。小分子透过BBB是与这些因素有关系的。较大分子和某些离子能通过BBB显然不是被动性扩散,并不受物理化学定律的制约。近年来,胞膜的生理生化研究发现胞膜有不耗能和耗能的运输机制,从而提出物质,尤其是大分子,透过BBB是通过“載体”运输和主动性运输机制。前者是不耗能过程,其特点是:饱和性,亲和力,竞争性和立体特异性,促进小分子和大分子的扩散。載体运输可与主动性运输和被动性扩散同时进行。主动性运输是耗能的逆浓度进行运输而且是双方向,。它是调节机制,可以调节載体运输和扩散过程。脑毛细血管内皮含有各种酶,对載体运输和主动性运输机制的调节有密切关系。此外BBB的功能还表现“泵”的活动,这也是调节机制的一部份。BBB的复杂现象不是单一因素所能说明的。对BBB的概念应该理解为血-脑之间的存在着独特的关系。在这屏障的解剖学基础上表现出它的理化性质,和各种运输物质的机制,以调节血-脑之间的物质交換,这多因素学说较能闡明BBB的复杂现象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