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藏主体功能区建设中的生态补偿制度的博弈分析

被引:24
作者
刘雨林
机构
[1]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生态补偿; 博弈分析; 西藏;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08.01.021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由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使得我国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所产生的成本和效益由不同的地区承担和享受,加剧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和区际间利益冲突,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发现,当区域收入不均衡的时候,提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纳什均衡结果也不相同,高收入者(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会承担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责任,而低收入者(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则会坐享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效益,因此在西藏主体功能区建设中应当建立跨地区生态补偿的机制,由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补偿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成本,运用多种生态补偿的方法,解决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困境。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生态补偿的实践及其政策取向 [J].
孙新章 ;
谢高地 ;
张其仔 ;
周海林 ;
郭朝先 ;
汪晓春 ;
刘荣霞 .
资源科学, 2006, (04) :25-30
[2]   在西部民族地区完善财政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 [J].
钟大能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6, (05) :22-26+96
[3]   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 [J].
钟祥浩 ;
刘淑珍 ;
王小丹 ;
朱万泽 ;
李祥妹 ;
杨俐 .
山地学报, 2006, (02) :129-136
[4]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附视频 [J].
杨道波 .
贵州民族研究, 2006, (01) :87-94
[5]   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生态补偿问题研究 [J].
周大杰 ;
董文娟 ;
孙丽英 ;
石缎花 ;
齐晔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4) :131-135
[6]   青藏高原沙尘及其可能的气候意义 [J].
韩永翔 ;
奚晓霞 ;
宋连春 ;
叶燕华 ;
李耀辉 .
中国沙漠, 2004, (05) :72-76
[7]   生态本位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立法 [J].
周一平 ;
张书玉 .
开发研究, 2004, (04) :93-95
[8]  
发展战略与经济发展.[M].林毅夫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9]  
超越与保守.[M].吕忠梅主持;.法律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