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贫困状况的绝对与相对变动——兼论相对贫困线的设定

被引:285
作者
陈宗胜 [1 ,2 ]
沈扬扬 [1 ]
周云波 [1 ]
机构
[1]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2] 天津市人民政府
关键词
绝对贫困; 相对贫困; 收入分布; Ungrouping方法; 核密度估计;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13.01.007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借用非参数核密度方法,本文利用历年《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分组数据,绘制了农村最低收入户的绝对和相对收入分布图,详细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贫困变动状况。研究发现,在农村绝对贫困逐步得到缓解(但最贫困人口数量似有所上升)的同时,相对贫困状况日趋恶化;贫困人口持续减少的"表象",主要是由于其测度标准即贫困线绝对值长期保持不变,或其增幅阶段性放缓造成的。换言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正是由于测量贫困的相对数值相应地下降,才保持了贫困率的逐步下降。对此,本文建议重视相对贫困问题,设定"相对贫困线"为贫困度量的另一把尺子,以便有效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5+77+76+187 +7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经济增长与不平等对农村贫困的影响 [J].
沈扬扬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2, 29 (08) :19-34
[2]   贫困线研究综述 [J].
池振合 ;
杨宜勇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2, (07) :56-64
[4]   核密度估计下的二分递归算法构建及应用——测算特定收入群体规模的非参数方法拓展 [J].
陈云 ;
王浩 .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1, 26 (09) :3-8
[5]   贫困度量的国际探索与中国贫困线的确定 [J].
顾昕 .
天津社会科学, 2011, (01) :56-62+65
[6]   数值分布、空间分布视角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1952-2008) [J].
武鹏 ;
金相郁 ;
马丽 .
经济科学, 2010, (05) :46-58
[8]   农业灾害经济:周期波动与综合治理 [J].
许飞琼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0, (08) :74-79
[9]   经济增长与农村反贫困 [J].
夏庆杰 ;
宋丽娜 ;
Simon Appleton .
经济学(季刊), 2010, 9 (03) :851-870
[10]   中国1991~2006年收入分布的动态变化:基于核密度函数的分解分析 [J].
刘靖 ;
张车伟 ;
毛学峰 .
世界经济, 2009, 32 (10)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