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隙策略:我国集团诉讼制度的移植路径探析

被引:18
作者
汤维建 [1 ]
陈巍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2]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关键词
大众侵权; 集团诉讼; 司法能力; 缝隙策略;
D O I
10.15984/j.cnki.1005-9512.2008.01.021
中图分类号
D922.29 [经济法]; D925 [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7 ; 030106 ;
摘要
侵犯不特定民众小额利益的大众侵权行为是现代社会的常见现象,传统诉讼机制不适合处理此种纠纷。美国集团诉讼的拟制原告集团和胜诉取酬两大机制,能有效解决传统诉讼的"集体行动困境"难题,以及制约大众侵权行为。当前我国的大众侵权现象非常普遍,借鉴美式集团诉讼的内在机理惩治、矫正此类行为,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鉴于我国司法能力不足,也为避免集团诉讼的固有弊端,我国引入集团诉讼之初应严格限制,随着社会发展和司法能力的提高而渐进地发挥其功效。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1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集团诉讼问题研究[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范愉编著, 2005
[2]  
Multiparty Actions:A European Approach. Christopher Hodges. Duke J.Comp.&Int‘l L . 2001
[3]  
Of Frankenstein,Monsters and Shining Knights:Myth,Reality,and the"Class Action Problem,". Arthur Miller. HARV.L.REV . 1979
[4]  
法律的经济分析[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美)理查德·A.波斯纳(RichardA.Posner)著, 1997
[5]  
福利国家与接近正义[M]. 法律出版社 , (意)莫诺·卡佩莱蒂(MauroCappelletti)编, 2000
[6]  
诉讼制度改革的法理与实证[M]. 法律出版社 , (日)小岛武司著, 2001
[8]   集体行动、搭便车理论与形式社会学方法 [J].
赵鼎新 .
社会学研究, 2006, (01) :1-21+243
[9]  
集团诉讼中的律师:私人检察官抑或私利牟取者?[J]. 约翰·H·贝斯纳,马太·绍斯,杰西卡·戴维森·米勒,史长青.  金陵法律评论. 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