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差地震定位法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地震精确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15
作者
杨智娴
陈运泰
郑月军
于湘伟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2]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3]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81
[4] 北京 100085
关键词
双差地震定位法; 中国中西部地区; 地震重新定位; 发震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73 [地震观测];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将双差地震定位法应用于我国中西部地区(21°~36°N,98°~112°E)地震的精确定位,利用该地区193个地震台记录到的、发生于1992~1999年的10057次地震的79706条P波震相读数资料和72169条S波震相读数资料,经重新精确定位,得到了其中的6496次地震的震源参数,定位结果显示了我国中西部地区地震震源分布的更加精细的图象;在许多地震带,地震震中具有更加明确的条带状分布的图像,揭示出该地区的地震活动与活动构造的密切关系。定位结果得出我国中西部地区地震的震源深度较浅,绝大多数地震(91%)的震源分布在20km深度内,表明我国中西部地区发震层位于地壳的中、上部,厚度不超过20km。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34 +212-21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张北-尚义地震序列的重新定位和发震构造 [J].
杨智娴 ;
陈运泰 ;
张宏志 ;
不详 .
地震学报 , 2002, (04) :366-377
[2]   中国大陆地震震源深度及其构造含义 [J].
张国民 ;
李丽 ;
马宏生 ;
汪素云 ;
张晓东 .
科学通报, 2002, (09) :663-668+721
[3]   张北-尚义地震序列的重新定位 [J].
杨智娴 ;
陈运泰 ;
张宏志 .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9, (06)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