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测度及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8
作者
索志林
王静怡
孙泽群
机构
[1]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协调发展度; 空间格局; 中国;
D O I
10.15889/j.issn.1002-1302.2018.14.075
中图分类号
F299.21 [城镇形成与发展]; F3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从人口、经济、社会、生态方面构建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从投入、产出视角构建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结合熵值赋权法、耦合度、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协调阶段,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略低于农业现代化,仅东部相对持衡,中部、西部与东北的新型城镇化均滞后于农业现代化;(2)新型城镇化,中国东部地区占据绝对优势,中部、东北、西部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现出生态、社会城镇化发展水平高,经济、人口城镇化较弱的特征,呈"南部高、北部低,东部高、西部低"格局,高值区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及广东省的串联区域;(3)农业现代化,中国东北、中部、东部均高于全国均值,仅西部相对较差,表现出农业生产投入远大于农业综合产出的特征,呈"北部高、南部低,东部高、西部低"格局,高值区分布在东北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串联区并向南延伸至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等地域;(4)中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处于高强度拮抗耦合与中度失调阶段,仅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河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为轻度失调,其他均为中度失调,总体呈现由东南沿海省域逐渐向内陆延伸拓展的格局。
引用
收藏
页码:313 / 318
页数: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