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的城市形态和能源愿景

被引:51
作者
龙惟定 [1 ]
白玮 [1 ]
梁浩 [2 ]
范蕊 [1 ]
张改景 [2 ]
机构
[1] 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
[2] 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关键词
低碳城市; 城市形态; 城市能源系统; 能源总线; 能源互联网;
D O I
10.13614/j.cnki.11-1962/tu.2010.02.023
中图分类号
TU984.115 []; TK018 [];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080702 ;
摘要
本文提出人均碳排放量、地均碳排放量、单位GDP碳排放量和人类发展指数4个指标可以作为我国低碳城市的评价指标。在特定的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城市化水平和资源条件下,国外建设低碳城市的经验和示范并不完全适合中国国情,中国必须探索自己发展低碳城市的道路。中国低碳城市的城市形态主要特征是"紧凑型城市",即高密度(Highdensity)、高容积率(High plot ratio)和高层(High rise)的3"H(高)"城市。而低碳城市的能源规划目标应该是实现3"D",即使用低碳能源(Decarburization)、分散产能(Decentralization)和减少需求(Demand reduction),并应分别在城市、区域和终端用户3个层面实现3"D",其中终端用户节能被视为一种无碳的虚拟能源。另外,本文简要介绍了"能源总线"和"能源互联网"这2种在低碳城市建设中很有发展前景的能源系统。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8+23 +2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低碳城市的能源系统 [J].
龙惟定 ;
白玮 ;
梁浩 ;
范蕊 .
暖通空调, 2009, 39 (08) :79-84+127
[2]   上海市碳排放的历史特征与远期趋势分析 [J].
梁朝晖 .
上海经济研究, 2009, (07) :79-87
[3]   低碳经济与建筑节能发展 [J].
龙惟定 ;
白玮 ;
范蕊 .
建设科技, 2008, (24) :15-20
[4]   中国农田土壤生态系统固碳现状和潜力 [J].
韩冰 ;
王效科 ;
逯非 ;
段晓男 ;
欧阳志云 .
生态学报, 2008, (02) :612-619
[5]   WWF启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 [J].
金石 .
环境保护, 2008, (03) :22-22
[6]   满足基本需求的碳预算及其国际公平与可持续含义 [J].
潘家华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8, (01) :35-42+5
[7]  
Key world energy statistics2008 .2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 http://www.iea.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