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蚱蝉鸣声的结构和音色特征

被引:15
作者
蒋锦昌
王强
刘向群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黑蚱蝉; 鸣声结构; 音色差异;
D O I
10.16380/j.kcxb.1988.02.003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对北京、河北和福建等地黑蚱蝉(Cryptotympana atrata Fabricius)的三种鸣声进行了分析,并对发声机理进行了讨论。 黑蚱蝉野外的自然鸣声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层次,都由重复频率为43—49Hz的节奏组成,每个节奏含有4个单音节,每个单音节含有3个脉冲群,每个脉冲群含有若干个脉冲。但是音色有明显的差异,即分别为单音色、双音色和具有高幅低频声的复合声。黑蚱蝉室内的惊鸣声和自鸣声,虽然音色有一定的变化,但仍保持自然鸣声的结构层次。鸣声的结构层次明显取决于发声膜的结构特征,这表明具有种类的特性。音色的差异性不仅与调音、扩音结构的功能有关,而且可能与发声膜的力学性质和发声的原初过程有关,即可能具有地区性和种下差异。 这些结果可为蝉类发声机制和有害昆虫声引诱的声学模型的研究提供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3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蝉的发声膜结构和腹部运动对鸣声的影响 [J].
蒋锦昌 ;
刘向群 ;
王强 .
生物物理学报, 1987, (02) :105-111
[2]   黑蚱蝉(Cryptotymrana atrata Fabricius)发声装置的结构和功能 [J].
蒋锦昌 ;
聂世芳 ;
刘莉君 ;
徐慕玲 ;
孙巍 ;
刘向群 ;
王强 .
声学学报, 1987, (01) :38-46
[3]   北京地区五种常见鸣虫的鸣声结构 [J].
何忠 ;
陈念丽 .
动物学报, 1985, (04) :324-330
[4]   云南景洪地区蝉鸣特点的分析 [J].
蒋锦昌 .
昆虫学报, 1985, (03) :257-265+353
[5]   MECHANISMS OF SOUND-PRODUCTION AND MUSCLE-CONTRACTION KINETICS IN CICADAS [J].
YOUNG, D ;
JOSEPHSON, RK .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YSIOLOGY, 1983, 152 (02) :183-195
[6]   PURE-TONE SONGS IN CICADA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GENUS MAGICICADA [J].
YOUNG, D ;
JOSEPHSON, RK .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YSIOLOGY, 1983, 152 (02) :197-207
[7]   NEUROMUSCULAR MECHANISM OF SOUND PRODUCTION IN AUSTRALIAN CICADAS [J].
YOUNG, D .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YSIOLOGY, 1972, 79 (04)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