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足迹改进模型在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25
作者
曹宝 [1 ]
秦其明 [1 ]
王秀波 [2 ]
朱琳 [1 ]
机构
[1] 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
[2]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改进模型; 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 生态经济;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07.03.053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生态足迹分析通过计算生物物理量来衡量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与自然生态系统承载力之间的协调程度,因为该方法思路新颖、计算简便而被广泛应用于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中。文章针对Rees W E等提出的生态足迹模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如:产量因子和当量因子参数选取偏差,生态功能差异表现不充分,模型不具动态性等)提出了改进生态足迹模型。利用改进后的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天津市1995—2005年的生态足迹及其动态变化值,天津市耕地、牧草地、林地、水域和化石能源用地人均生态足迹盈亏分别为0.0009,-0.3224,-0.1991,0.0255,-1.9600hm2·人-1,除耕地和水域略有盈余外,牧草地、林地和化石能源用地人均生态赤字均呈递增趋势。1995—2005年间天津市单位产值能耗居高不下、人口规模增长与建筑用地扩张是导致人均生态赤字扩大的根本原因。文章提出的生态足迹改进模型可以动态指示区域或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自然生态系统承载力之间的协调程度,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和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968 / 97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基于ARIMA模型的区域水生态足迹时间序列分析 [J].
胡永红 ;
吴志峰 ;
李定强 ;
卓慕宁 .
生态环境, 2006, (01) :94-98
[2]   中国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J].
陈长杰 ;
傅小锋 ;
马晓微 ;
魏一鸣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 (01) :3-8
[3]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城郊经济协调评估——以河北省新乐市为例 [J].
王书华 ;
张义丰 ;
王忠静 ;
毛汉英 ;
不详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2003, (01) :78-82
[4]   生态足迹研究的国内外近期进展 [J].
王书华 ;
毛汉英 ;
王忠静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6) :776-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