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沟渠对农田排水中氮磷的去除机理初探

被引:61
作者
王岩 [1 ,2 ]
王建国 [1 ]
李伟 [1 ]
薄录吉 [1 ]
杨林章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2]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农田排水; 生态沟渠; 氮; 磷; 植物; 流速; 过滤箱; 拦截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703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在野外分别构建生态沟渠(采用分布有10 cm×10 cm长方形孔的混凝土板材,沟底、沟壁种植植物)、对照沟渠1(采用硬质化混凝土板材,未人为布设植物)和对照沟渠2(土质沟渠,未人为布设植物),研究了3种沟渠对颗粒物的拦截效果及其机理。结果表明,生态沟渠对农田排水中氮磷的高效去除机理主要表现在沟渠植物的吸收、过滤箱中的基质吸附和植物吸收、沟渠拦截坝所产生的减缓流速和沉降泥沙等方面。其中,沟渠植物吸收氮磷分别占夏季试验进水氮磷总量的68.30%和78.45%,泥沙沉降占1.05%和5.05%;生态沟渠放置过滤箱后的氮磷去除效果显著好于未放置时,过滤箱中的植物吸收氮磷占放置过滤箱试验进水氮磷量的0.37%和1.55%,过滤箱中的基质吸附占10.82%和37.94%;生态沟渠设置拦截坝时的水力停留时间较未设拦截坝时延长2.0倍。
引用
收藏
页码:586 / 59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三种类型农田排水沟渠氮磷拦截效果比较 [J].
王岩 ;
王建国 ;
李伟 ;
薄录吉 ;
杨林章 .
土壤, 2009, 41 (06) :902-906
[2]   太湖地区稻田减量施肥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 [J].
薛峰 ;
颜廷梅 ;
乔俊 ;
杨林章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9, 25 (04) :26-31+51
[3]   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与控制 [J].
夏立忠 ;
杨林章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3, (01) :45-49
[4]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魏复盛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5]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鲁如坤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