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参与构建2012年后国际气候制度的战略思考

被引:5
作者
邓梁春
吴昌华
机构
[1] 气候组织
关键词
气候变化; 2012年后国际气候制度; 低碳经济; 中国应对策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2009年将是构建2012年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制度的关键时期,而除了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和责任分摊之外,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以及相应的技术和资金支持都将会是最为关键的影响要素。在对国际气候制度的关键影响要素进行梳理并对其进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和社会形势,对中国在2012年后国际气候谈判以及中长期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156 / 16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气候变化领域技术开发与转让国际机制创新 [J].
邹骥 .
环境保护, 2008, (09) :16-17
[2]   美国气候变化相关立法进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J].
邓梁春 .
世界环境, 2008, (02) :82-85
[3]   未来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的核心内容及前景展望——“巴厘路线图”解读 [J].
苏伟 ;
吕学都 ;
孙国顺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8, (01) :57-60
[4]   满足基本需求的碳预算及其国际公平与可持续含义 [J].
潘家华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8, (01) :35-42+5
[5]  
G8Hokkaido Toyako Summit Leaders Declaration .2 http://www.g8summit.go.jp .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