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抚养比对国民储蓄的长期动态影响研究

被引:10
作者
徐升艳 [1 ]
赵刚 [2 ]
夏海勇 [2 ]
机构
[1]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2] 南京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国民储蓄; 人口因素; 抚养比; 动态影响; VECM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832.22 [储蓄];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1201 ; 020204 ;
摘要
中国的高储蓄现象举世瞩目。1978年以来,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国民储蓄水平不断上升,与此同时人口抚养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探讨人口抚养比变化与国民储蓄之间的联系是分析中国高国民储蓄原因的重要方面。本文采用1978~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利用VECM模型,研究人口抚养比变化与国民储蓄的长期动态关系,发现:1978年以来,总抚养比下降引起了国民储蓄上升,其中,少儿抚养比对国民储蓄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老年抚养比对国民储蓄影响不显著。从影响时间看,总抚养比变化对国民储蓄影响时间约为20年,其中主要影响发生在前6年。随着总抚养比的逆转,国民储蓄将逐渐下降,高储蓄只是中国经济发展特定时期的现象。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D].李魁.武汉大学.2010, 11
[2]   The Chinese saving puzzle and the life-cycle hypothesis [J].
Modigliani, F ;
Cao, SL .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004, 42 (01) :145-170
[3]   What drives private saving across the world? [J].
Loayza, N ;
Schmidt-Hebbel, K ;
Servén, L .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00, 82 (02) :165-181
[4]   AN AGING SOCIETY - OPPORTUNITY OR CHALLENGE [J].
CUTLER, DM ;
POTERBA, JM ;
SHEINER, LM ;
SUMMERS, LH .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1990, (01) :1-73
[6]   中国高储蓄率部门特征、成因及对策 [J].
翁媛媛 ;
高汝熹 ;
饶文军 .
经济学家, 2010, (03) :41-49
[7]   人口红利有多大 [J].
贺菊煌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 (07) :24-35
[8]   中国人口老龄化百年发展趋势 [J].
杜鹏 ;
翟振武 ;
陈卫 .
人口研究, 2005, (06) :92-95
[9]   人口结构和储蓄:亚洲的经验证据及其对中国的意义 [J].
保罗·舒尔茨 .
经济学(季刊), 2005, (03) :991-1018
[10]   人口转变的储蓄效应和增长效应——论中国增长可持续性的人口因素 [J].
王德文 ;
蔡昉 ;
张学辉 .
人口研究, 2004, (05)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