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子分析法的公众应急准备情况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9
作者
张文娟
郝艳华
吴群红
李球杰
韩松翰
尤佳
机构
[1] 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
关键词
因子分析; 公众; 应急准备情况; 影响因素;
D O I
10.16506/j.1009-6639.2014.03.038
中图分类号
D630.8 [];
学科分类号
1402 ;
摘要
目的用因子分析方法探讨公众应急准备状态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468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居民为调查对象,调查可能影响公众应急准备状态的23项因素,对23项影响因素进行了初始因子分析和方差最大旋转。结果 23项影响因素间存在6个主要公因子,其中第1公因子主要反映的是公众学习应急知识、参与应急培训演练、思考及探讨应急逃生计划等应急准备行为情况;第2公因子主要反映的是公众对于突发事件、应急准备的认知情况;第3公因子主要反映的是公众对于生活工作学习的场所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类事件的可能性大小的判断情况;第4公因子主要反映的是公众对增强风险意识、保持警惕、做好应急准备的重要性认识情况;第5公因子主要反映的是公众对应急内容、掌握应急知识、技能以及探讨应急类话题的态度情况;第6公因子主要反映的是公众对于探讨应急类话题的凶吉认识、应对突发事件责任认识等的应急心理情况。结论加强公众的应急准备能力,需要从公众的应急准备行为、应急认知、风险判断、风险意识、应急态度、应急心理等多个方面来进行干预。
引用
收藏
页码:166 / 16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应急管理中社会公众的应急能力研究 [J].
王兴平 .
商业时代, 2012, (02) :118-119
[2]   基于AHP-Entropy确权法的城市公众应急反应能力评价 [J].
王绍玉 ;
孙研 .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11, 32 (08) :992-996
[3]   北京公众灾害应急能力调查研究 [J].
徐华宇 ;
徐敏 ;
刘伟伟 ;
李常竹 .
城市与减灾, 2011, (04) :8-11
[4]   美国“未雨绸缪(Ready)”项目及其对我国防震减灾宣传的启示 [J].
李红梅 ;
王立军 ;
马凤霞 ;
刘宁 .
国际地震动态, 2010, (11) :12-18
[5]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小康社会综合评价模型 [J].
毛春元 ;
张月 ;
黄萍 .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19 (01) :67-70
[6]   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突变综合评价 [J].
吴玉鸣 .
经济前沿, 2009, (11) :26-34
[7]   社会公众应急能力建设途径研究 [J].
杨宇 ;
王子龙 .
生产力研究, 2009, (16) :95-97
[8]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学科科研水平综合评价 [J].
郭建校 ;
王洪礼 ;
郭龙 ;
许佳 ;
蔡建爽 .
科学管理研究 , 2009, (01) :34-37
[9]  
医学统计学.[M].孙振球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