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尖山河流域不同植被类型的蓄水能力

被引:2
作者
龙午 [1 ]
杨云华 [2 ]
王克勤 [1 ]
李建增 [2 ]
李宝荣 [2 ]
李云蛟 [3 ]
机构
[1] 西南林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2] 云南省玉溪市水利局
[3] 云南省澄江县水利局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植被类型; 蓄水能力; 尖山河流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5 [森林水文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得出云南省尖山河流域内蓄水功能较强的优势林分,合理调整该流域内的森林结构,充分发挥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2004年,对该流域几种不同植被类型的植被持水量、枯落物持水量和土壤的储水量分别进行了研究。植被和枯落物的持水量采用浸泡法测定;土壤的蓄水量通过挖土壤剖面测定土壤孔隙度和土层厚度的方法测定,进而将土壤蓄水量转换为土壤孔隙度与土壤平均厚度之积。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植被持水量、枯落物持水量和土壤蓄水量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0.01)。该实验条件下,梯田的蓄水能力最好,其次是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次生林和杉木Cunningharnia lanceolata次生林也具有较好的蓄水能力。6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最大蓄水量的大小依次为:梯田(5473.10 t.hm-2)>云南松次生林(5 464.22 t.hm-2)>杉木次生林(5433.03 t.hm-2)>荒草地(5203.23 t.hm-2)>坡耕地(5039.10 t.hm-2)>灌木林(4 610.45 t.hm-2)。表4参12
引用
收藏
页码:135 / 13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金沙江流域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特性及其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J].
彭明俊 ;
郎南军 ;
温绍龙 ;
郭永清 ;
江期川 ;
杨旭 ;
郑科 ;
郭玉红 ;
张立新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5, (06) :108-111
[2]   5种主要森林类型涵养水源能力比较研究 [J].
张志永 ;
张卓文 ;
陈玉生 ;
朱传忠 ;
袁玉万 ;
崔鸿侠 ;
周瑞 .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5, (02) :171-175
[3]   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森林枯落物的持水性能 [J].
王金建 ;
崔培学 ;
刘霞 ;
王丽 ;
张淑勇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5, (01) :48-52
[4]   三峡库区3种林下枯落物储量及其持水特性 [J].
张洪江 ;
程金花 ;
史玉虎 ;
祁生林 ;
程云 ;
潘磊 ;
何凡 .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03) :55-58+123
[5]   福建龙栖山甜槠林恢复生态学研究(Ⅰ) [J].
王国良 .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2, (04) :29-32
[6]   秃杉混交林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 [J].
陈卓梅 ;
郑郁善 ;
黄先华 ;
王舒凤 ;
董林水 ;
陈礼光 .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2, (03) :266-269
[7]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综合效益的计量与评价 [J].
慕长龙 ;
龚固堂 .
四川林业科技, 2001, (01) :15-23
[8]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的初步研究 [J].
欧阳志云 ;
王效科 ;
苗鸿 .
生态学报, 1999, (05) :19-25
[9]   千岛湖地区天然次生林地枯落物与土壤状况的调查分析 [J].
姜培坤 ;
钱新标 ;
余树全 ;
李生荣 ;
姜维瑞 ;
姜礼元 .
浙江林学院学报, 1999, (03) :44-48
[10]   小良热带人工混交林的凋落物及其生态效益研究 [J].
任海 ;
彭少麟 ;
刘鸿先 ;
余作岳 ;
方代有 .
应用生态学报, 1998, (05) :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