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激励与连带责任——对中国古代连坐、保甲制度的法和经济学解释

被引:248
作者
张维迎
邓峰
机构
[1]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北京
关键词
连坐; 保甲; 信息; 连带责任; 法律经济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9 [中国法制史];
学科分类号
030102 ;
摘要
作为社会控制工具的法律 ,本身就是人类历史长期博弈的结果 ,而且往往是富于效率的。然而 ,对中国古代长久存在的连坐和保甲等制度 ,学界普遍持有批评态度。本文应用现代激励理论 ,对这些制度中蕴含的激励原理和连带责任及其施行的不断改进做了剖析。在早期国家的控制能力低下以及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 ,连坐和保甲制度属于一种强有力的激励方式。在“小政府”的前提下 ,连带责任有效地利用了分散化的信息 ,对维护国家的大一统以及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这些制度的边界、作用以及它们对中国历史上相关制度的影响 ,并对现代中国法中的显性和隐性连带责任做了探讨。本文的一个基本结论是 ,信息成本是决定法律制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法律制度应该随信息成本的变化而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12+207 +207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历史问题论丛[M]. 人民出版社 , 翦伯赞著, 1962
[2]  
龚自珍全集[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清)龚自珍, 1975
[3]  
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梁方仲编著, 1980
[4]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M]. 中华书局 , 瞿同祖 著, 1981
[5]   中国古代科场预防舞弊之措施 [J].
何立高 .
贵州文史丛刊, 1994, (05) :58-60
[6]   中国封建社会地方行政体制比较研究 [J].
张创新,华金辉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5, (02) :34-40
[7]   明清江南重赋问题述论 [J].
范金民 .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6, (03) :110-125
[8]   编户齐民与两汉王朝的人口控制 [J].
马新 .
东岳论丛, 1996, (05) :82-88
[9]   民国保甲制度兴起的历史考察 [J].
王云骏 .
江海学刊, 1997, (02) :131-136
[10]   中国古代礼法合治思想在基层乡里社会中的实践 [J].
韩秀桃 .
安徽大学学报, 1998, (01) :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