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免疫组化法检测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和抗原定位

被引:21
作者
刘维平
程安春
汪铭书
陈孝跃
周毅
朱德康
刘菲
孟琼华
黄诚
宋涌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禽病防治研究中心
[2] 动物疫病与食品安全评价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3] 动物疫病与食品安全评价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雅安
[4]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5] 广东广州
[6] 四川雅安
[7] 重庆市动物卫生防疫监督总站
[8] 重庆
[9] 四川省精华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0] 四川简阳
关键词
免疫组化法; 检测; 鸭疫里默氏杆菌; 雏鸭;
D O I
10.16303/j.cnki.1005-4545.2005.04.009
中图分类号
S854.4 [兽医诊断学];
学科分类号
0906 ;
摘要
应用鸭源血清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RA)作为抗原,免疫兔制备兔抗RA的IgG,建立了检测雏鸭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的间接免疫酶组织化学法。该法检测大肠杆菌(O1、O8、O79、O138)、鸭沙门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5∶A)感染发病死亡雏鸭组织,不出现阳性反应,而检测RA感染发病死亡雏鸭组织出现特异性阳性反应;检测RA人工发病死亡雏鸭,可在心脏、肝脏、肺脏、肾脏、十二指肠、盲肠、直肠、脾脏、法氏囊、胸腺、胰脏、脑和腺胃检测到RA抗原,RA抗原分布于细胞浆、组织间隙和血液;检测RA人工感染病例与RA肝脏分离符合率为100%,检测临床可疑病例的血清1型RA的阳性率(92.96%)比细菌分离率(75.12%)高。该法具有特异、直观和敏感的特点,可用于雏鸭RA人工感染和临床感染的诊断、检测及RA抗原定位和RA致病机理的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362 / 36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抗体技术实验指南.[M].(美)E.哈洛(EdHarlow);(美)D.莱恩(DavidLane)编著;沈关心;龚非力等译;.科学出版社.2002,
[2]  
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方法.[M].许益民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  
兽医微生物学及免疫学技术.[M].曹澍泽等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
[4]   我国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型调查及新血清型的发现和病原特性 [J].
程安春 ;
汪铭书 ;
陈孝跃 ;
朱德康 ;
黄城 ;
刘菲 ;
周毅 ;
郭宇飞 ;
刘兆宇 ;
方鹏飞 .
中国兽医学报, 2003, (04) :320-323
[5]   控制免疫组化非特异性反应的方法探讨 [J].
柯青 ;
王廷华 ;
刘芬 ;
袁源 .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2, (03) :112-112
[6]   免疫组化法检测我国疯牛病结果初报 [J].
刘雨田 ;
邹艳丽 ;
王志亮 .
中国动物检疫, 2002, (04) :25-27
[7]   免疫器官中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定位和动态分布 [J].
许金俊 ;
陶建平 ;
许益民 ;
万洪全 ;
吴力力 ;
朱坤熹 .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01, (06) :10-13
[8]   三种粘片剂及不同烘烤温度和时间对免疫组化切片的影响 [J].
任秀花 ;
闫爱华 ;
任知春 .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1, (02) :108-109
[9]   对免疫组化技术的几点改进 [J].
虞有智 .
诊断病理学杂志, 1999, (02) :127+107-127+107
[10]   间接ELISA检测鸭疫里氏杆菌抗体的研究 [J].
胡清海 ;
李刚 ;
郑明球 ;
蔡宝祥 .
中国畜禽传染病, 1998, (06) :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