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流域北部农田养分平衡及残留特性研究

被引:17
作者
汤秋香 [1 ]
翟丽梅 [1 ]
雷宝坤 [2 ]
刘宏斌 [1 ]
任天志 [1 ]
郑洁 [1 ]
刘培才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区划研究所
[2]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轮作模式; 农田养分平衡; 土壤养分残留; 洱海流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减少农田氮磷流失,改善洱海水质、遏制富营养化发展,以洱海流域北部8个乡(镇)为研究区域,采用现场调查与分析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洱海流域北部10种典型轮作模式的施肥量、作物养分吸收量、农田养分盈余量以及土壤养分残留状况,对不同轮作模式农田养分平衡及残留特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水稻-大蒜轮作模式下有机肥和氮肥的投入量显著高于其他模式,水稻-蔬菜作物轮作模式的磷肥投入量显著高于其他模式;不同轮作模式间土壤养分残留差异性以硝态氮最为突出:水稻-大蒜轮作条件下土壤硝态氮残留量达43.4mg.kg-1,明显高于其他轮作模式;10种轮作模式均处于养分盈余状态,以水稻-大蒜轮作模式养分盈余量最大,为1258.8kgN.hm-2和1472.7kgP2O5.hm-2;养分盈余量差异主要凸现在小春季作物上;土壤中易流失的硝态氮、铵态氮和速效磷与氮磷肥的投入量和养分盈余均呈显著相关。表明水稻-大蒜和水稻-蔬菜轮作是洱海流域农田环境污染风险较高的种植模式,需要重点防控。
引用
收藏
页码:2163 / 217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 [1] 上海郊区不同作物及轮作农田氮磷流失风险研究.[D].许仙菊.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05
  • [2] 云南大田不同轮作模式养分平衡现状研究
    胡万里
    段宗颜
    陈拾华
    杜彩艳
    鲁耀
    [J]. 西南农业学报, 2009, (03) : 594 - 597
  • [3] 典型生态区保护性耕作主体模式及影响农户采用的因子分析
    汤秋香
    谢瑞芝
    章建新
    李少昆
    高世菊
    李晓君
    林涛
    谭海珍
    刘国庆
    金亚征
    牛兴奎
    [J]. 中国农业科学 , 2009, (02) : 469 - 477
  • [4] 洱海总磷、总氮污染现状分析
    杨晓雪
    [J]. 云南环境科学, 2006, (S1) : 113 - 115+112
  • [5] 洱海湖滨区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及对策
    杨曙辉
    宋天庆
    [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6, (06) : 428 - 431+438
  • [6] 滇池流域环境友好作物轮作模式的选择
    王静
    张维理
    郑毅
    张怀志
    续勇波
    李翠萍
    [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6, (05) : 663 - 669
  • [7] 甘肃省县域农田氮素投入产出平衡研究
    封志明
    方玉东
    [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6, (02) : 152 - 158
  • [8] 滇池湖滨带设施蔬菜、花卉的农田养分平衡
    李翠萍
    续勇波
    李永梅
    郑毅
    张维理
    刘宏斌
    [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6) : 56 - 61
  • [9] 低施磷水平下不同施肥对太湖地区黄泥土磷迁移性的影响
    潘根兴
    焦少俊
    李恋卿
    徐向东
    邱多生
    徐晓波
    储秋华
    赵洪祥
    [J]. 环境科学, 2003, (03) : 91 - 95
  • [10] 黑土农田养分平衡与养分消长规律
    王建国
    刘鸿翔
    王守宇
    韩晓增
    [J]. 土壤学报, 2003, (02) : 246 -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