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河槽萎缩与防洪

被引:5
作者
黄金池
机构
[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关键词
河床调整; 滩槽结构; 河道萎缩; 防洪;
D O I
10.16239/j.cnki.0468-155x.2001.04.002
中图分类号
TV147 [河道演变];
学科分类号
081502 ;
摘要
河道的形态是在一定边界条件下来水来沙过程长期塑造的结果 ,通过定性分析探讨了河道滩槽结构形成的机理 ,证明了天然河流中滩槽稳定结构是洪水与枯水长期作用的动态平衡结果 ,来水来沙条件的趋势性改变将导致滩槽结构的改变 ,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出现无明显主槽的局面 ,一些季节性河流的例子进一步证实了这种推论 ,从黄河下游这些年河床变化的特征分析 ,如不能有效改变长期断流和主槽泥沙淤积状况 ,大堤约束较小的河南河段也有向无明显主槽的完全游荡性河流变化的趋势 ,顺堤行洪、大堤偎水的频度将大大增加 ,从防洪减灾角度出发 ,提出了黄河下游今后河道治理可能主要在于来水来沙的合理调度、河道河势控制工程的管理和滩区防洪减灾软环境的建设等几个方面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黄河下游防洪形势分析 [J].
江恩惠 ;
张红武 ;
赵连军 ;
张清 .
泥沙研究, 1998, (04) :11-15
[2]   河床枯萎初论 [J].
陈东 ;
张启舜 .
泥沙研究, 1997, (04) :16-24
[3]   黄河下游河道纵横剖面调整规律 [J].
胡春宏 ;
吉祖稳 ;
牛建新 .
泥沙研究, 1997, (02) :28-32
[4]   弯曲性河流形成原因及造床试验初步研究 [J].
尹学良 .
地理学报, 1965, (04) :287-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