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与绝望:农村社会转型中的未婚青年自杀

被引:8
作者
陈柏峰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未婚青年; 自杀; 社会转型; 现代性观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69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期之前的中国农村,未婚青年的自杀,虽然不及已婚妇女和老年人多,但也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从直接原因来看,未婚青年的自杀主要有三种:要求婚姻自主、家庭日常冲突、生活困境。青年接受了婚恋自主的观念,从而与父母产生了巨大的理念冲突,他们反抗父母,为了争夺婚姻自主权而自杀;青年有了个人主体意识,渴望通过努力来追求幸福,但在现实中遇到了难以逾越的家庭和社会障碍,他们便以自杀反抗,或在绝望后自杀;未婚青年所面临的困境既有想象的,也有实在的,他们把困境当成绝境,绝望而自杀,既表明未婚青年思想单纯,也表明社会还不够多元,机会有限。从根本上说,未婚青年自杀的悲剧发生在现代性进程之中,青年一代接受了现代性理念,但社会未能彻底接受,也未创造实现这些理念的平台。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81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浮生取义.[M].吴飞;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  
自杀作为中国问题.[M].吴飞;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3]  
私人生活的变革.[M].龚小夏译;阎云翔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5]   试论农村自杀的类型与逻辑 [J].
贺雪峰 ;
郭俊霞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26 (04) :108-116
[6]   权利二重性:解读农民自杀问题的一个视角 [J].
赵晓峰 ;
钟琴 .
青年研究, 2012, (01) :83-93+96
[7]   中国自杀率下降趋势的社会学分析 [J].
张杰 ;
景军 ;
吴学雅 ;
孙薇薇 ;
王存同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5) :97-113+221
[9]   农村女性的迁移与中国自杀率的下降 [J].
景军 ;
吴学雅 ;
张杰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7 (04) :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