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第四纪中秦岭下切速率与构造抬升

被引:7
作者
王非
胡玉台
李红春
王非
朱日祥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 Departmentof Earth Sciences
[3]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4] Los Angeles
[5] CA-
[6]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7]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8] 北京
[9] USA
[10] 北京
关键词
中秦岭; 溶洞; 晚第四纪; 230Th年龄; 下切速率和抬升速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中秦岭更新世以来间歇式隆升作用使得流经此地的乾佑河谷两侧发育多层溶洞.应用230Th铀系法测定了3层溶洞中位于古潜水面位置附近的12个碳酸岩样品,年龄结果表明这3层溶洞开始抬升并接受沉积的最早时间分别为358±38,247±28和118±19ka,结合高差得出河谷下切速率在358~247ka期间为0.23±0.02mm/a,在247~118ka期间为0.19±0.03mm/a,晚更新世以来(118ka至今)的下切速率高达0.51±0.08 mm/a.这表明中秦岭358ka以来构造隆升具有越来越强烈的变化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032 / 103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华山新生代构造抬升 [J].
尹功明 ;
卢演俦 ;
赵华 ;
李万伦 ;
李莉 ;
郭仕伦 .
科学通报, 2001, (13) :1121-1123
[2]   长白山天池火山晚更新世以来的喷发活动:高精度铀系TIMS年代学制约 [J].
王非 ;
陈文寄 ;
彭子成 ;
李齐 .
地球化学, 2001, (01) :88-94
[3]   陕南石笋稳定同位素记录中的古气候和古季风信息 [J].
李红春 ;
顾德隆 ;
Dorte Paulsen ;
王非 ;
陈文寄 ;
尹功明 ;
程海 ;
R.L.Edwards .
地震地质, 2000, (S1) :63-78
[4]   关于“中央造山带”几个问题的思考 [J].
张国伟 ;
柳小明 .
地球科学, 1998, (05) :3-5
[5]   巴里坤湖晚第四纪沉积物铀系年龄研究 [J].
马志邦 ;
刘嘉麒 .
科学通报, 1997, (22) :2368-2375
[6]   高精度热电离质谱(TIMS)铀系法对第四纪标样年龄测定的研究 [J].
彭子成 ;
王兆荣 ;
孙卫东 ;
马志邦 ;
夏明 ;
张承惠 ;
陈文寄 ;
张仲禄 ;
安芷生 .
科学通报, 1997, (19) :2090-2093
[7]   秦岭造山带新生代构造隆升与区域环境效应研究 [J].
滕志宏 ;
王晓红 .
陕西地质, 1996, (02) :33-42
[8]   秦岭造山带的造山过程及其动力学特征 [J].
张国伟 ;
孟庆任 ;
于在平 ;
孙勇 ;
周鼎武 ;
郭安林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3) :193-200
[9]  
秦岭造山带的结构构造[J]. 张国伟,孟庆任,赖绍聪.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5(09)
[10]   铀系国内对比计划的结果和讨论 [J].
夏明 ;
张承蕙 ;
马志邦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6, (04) :417-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