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 条
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林隙及其自然干扰特征
被引:43
作者:
臧润国
杨彦承
刘静艳
余世孝
杨秀森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3] 中山大学生物系
[4] 海南霸王岭林业局
来源:
关键词:
热带山地雨林,林隙,自然干扰,海南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7.12,S718.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海南岛霸王岭原始热带山地雨林中53个林隙的调查,研究了海南热带山地雨林林隙的基本特征和自然干扰规律。海南热带山地雨林林隙的形状近似于椭圆形,椭圆的长短轴比率不随林隙的大小而变化,基本上都在14左右;扩展林隙(EG)和树冠空隙(CG)在热带山地雨林景观中的面积比例分别为5352%和2522%,干扰频率分别为134%·a-1和063%·a-1,林隙干扰的返回间隔期约为160a。海南热带山地雨林中EG的大小一般变化在30~500m2左右,平均约为160m2,大多数CG的大小一般都变化在15~200m2左右,平均约为80m2。大多数的林隙是在40a以前形成的,而10~30a之前形成的林隙最多。大多数林隙是由1~4株形成木创造的,而由2株形成木创造的林隙最多。林隙形成木通过掘根、枯立、干基折断和干中折断死亡的比例分别是1688%,1429%,3636%和3247%,在不同的林隙中可见到形成木这几种死亡形式的不同组合。海南热带山地雨林中的林隙主要是由20余个树种创造的,其中不仅有第一层的树种,而且还有第二、三层的树种。文章最后以林隙动态理论为基础,对海南热带山地雨林的经营提出了几点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4 / 10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