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稻(Oryga Sativa L.)分类的酯酶同工酶研究——兼论水稻酯酶同工酶基因表达的时空性

被引:4
作者
才宏伟
王象坤
程侃声
张尧忠
机构
[1] 北京农业大学
[2] 云南省农科院
关键词
亚洲栽培稻; 酯酶同工酶分析; 籼粳分类;
D O I
10.16213/j.cnki.scjas.1992.04.004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1270多份亚洲栽培稻各生态型地方品种及普通野生稻的分析表明,鉴别籼、粳及野生稻用萌动期种子检测酯酶同工酶效果较好,可出现16条酶带,其中10A为粳稻主特征带,11A为籼稻的主特征带,13A为Aus及一部分西南亚籼的主特征带,14A为普通野生稻的主特征带。10A、11A、13A、14A与栽培稻起源及籼粳分化密切相关,可作为区分籼粳的指标。本文还对国内外各研究者的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具有广亲和酶谱特征水稻品种的亲和性 [J].
傅春霞 ;
谭秀云 ;
纪风高 .
中国水稻科学, 1991, (03) :139-141
[2]   杂交水稻苗期同工酶与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 [J].
朱英国 ;
张为国 .
作物学报, 1987, (02) :89-96
[3]   广西野生稻酯酶同工酶研究报告 [J].
吴妙燊 ;
陈成斌 .
作物学报, 1986, (02) :87-94
[4]   云南稻种资源的综合研究与利用 Ⅱ.亚洲栽培稻分类的再认识 [J].
程侃声 ;
周季维 ;
卢义宣 ;
罗军 ;
黄迺威 ;
刘光荣 ;
王象坤 .
作物学报, 1984, (04) :271-280
[5]   我国野生稻酯酶同工酶的初步研究 [J].
朱英国 .
遗传, 1982, (05) :16-18+15
[6]   水稻品种酯酶同工酶的初步研究 [J].
朱英国 ;
梅启明 ;
余金洪 ;
桂东湖 .
作物学报, 1982, (02) :73-79+146
[7]   利用酯酶同工酶分析水稻品种类型及其演变 [J].
傅春霞 ;
蒋荷 ;
谭秀云 .
江苏农业科学, 1981, (04) :31-35
[8]   ISOZYMES AND CLASSIFICATION OF ASIAN RICE VARIETIES [J].
GLASZMANN, JC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1987, 74 (01) :21-30
[9]  
Second G. Japanes J Genet . 1982
[10]  
Morishima H and Glaszmann J C. Revue Generale Nucleaire .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