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类条件不稳定理论及其进一步研究

被引:2
作者
李崇银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
关键词
气旋性切变; 天气尺度; 对流层; 低层; 对流圈; 低层大气; 积云对流; 对流凝结加热; 基本气流; 辐合带; 斜压不稳定; 垂直切变; 次级环流; 江淮气旋; 台风形成; 不稳定理论;
D O I
10.19517/j.1671-6345.1984.04.00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第二类条件不稳定(CISK)最初是由 Charney和 Eliassen 以及 Ooyama 提出的。CISK 理论的实质是天气尺度的低压扰动和小尺度积云对流间的相互促进。也正是由于考虑了台风发生发展过程中低压扰动和积云对流间的正反馈过程,CISK 概念能较好地解释台风发生发展的一些基本特征,并成为目前公认的台风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CISK 理论的出现也不是偶然的,它是台风天气学和动力学发展的结果。CISK 理论之前的许多天气学分析已经指出,水汽凝结加热对于台风的形成和维持有重要的作用,而且 Riehl 和 Malkus等又将“热塔”(hot tower)概念引入台风研究,认为台风中的凝结加热主要来自为数不多的深厚积云塔(其云顶可达12公里以上)。在理论上,CISK 之前已有了静态(steady-state)理论,即将台风作为一个对称的,自由转动的涡旋处理。静态理论不仅说明了台风系统中风场、气压场和温度场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积云摩擦作用对热带辐合带生成和维持的影响 [J].
李崇银 .
热带海洋, 1984, (02) :22-31
[3]   对流凝结加热与不稳定波 [J].
李祟银 .
大气科学, 1983, (03) :260-268
[4]  
论广义模型中的湿准地转斜压不稳定[J]. 麦文建.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3(06)
[5]   环境流场对台风发生发展的影响 [J].
李崇银 .
气象学报, 1983, (03) :275-284
[6]   论振荡型对流 [J].
麦文建 ;
李崇银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2, (08) :758-768
[7]   论江淮气旋生成的一种机制 [J].
李崇银 .
大气科学, 1982, (03) :258-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