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储集层流体包裹体

被引:21
作者
刘平 [1 ]
夏斌 [1 ]
唐在秋 [2 ]
王晓光 [3 ]
张毅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 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3]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涠西南凹陷; 流体包裹体; PVTsim模拟; 捕获压力; 成藏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查明北部湾盆地油气运移方向及成藏模式,在涠西南凹陷选取有代表性的4口井进行储集层流体包裹体研究和系统的岩相学研究。该凹陷存在3期石油包裹体:Ⅰ期主要分布于石英碎屑颗粒早期裂缝中或加大边内侧;Ⅱ期主要分布于石英颗粒边缘或石英次生加大边;Ⅲ期主要分布于石英碎屑颗粒晚期裂缝中。利用PVTsim软件模拟出3期石油包裹体的捕获温度和捕获压力:Ⅰ期为97.9℃1、9.13 MPa;Ⅱ期为112.6℃3、5.05 MPa;Ⅲ期为157.4℃、47.52 MPa,结合埋藏史资料得出3期流体充注时间分别为距今33 Ma、距今26.5 Ma和距今7 Ma以前。综合分析得出油气运移方向及成藏模式:Ⅰ期流体自生烃洼陷向西南、东北运移,大多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Ⅱ期流体向洼陷周边运移,形成断块油藏、潜山油气藏;Ⅲ期流体经砂岩输导层向斜坡运移,主要形成背斜油气藏。图5表2参15
引用
收藏
页码:164 / 169+200 +20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自生矿物序次是确定包裹体期次的根本依据 [J].
陶士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2) :154-160
[2]   苏丹M盆地储集层流体地球化学特征与油藏注入史 [J].
罗小平 ;
沈忠民 ;
黄飞 ;
林壬子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1) :119-126
[3]   江苏句容-黄桥地区有机包裹体形成期次和捕获温度、压力的PVTsim模拟计算 [J].
刘德汉 ;
宫色 ;
刘东鹰 ;
曾庆辉 ;
肖贤明 ;
田辉 ;
申家贵 ;
李贤庆 .
岩石学报, 2005, (05) :1435-1448
[4]   包裹体应用于油气地质研究的前提条件和关键问题 [J].
陶士振 .
地质科学, 2004, (01) :77-91
[5]   利用储层流体包裹体的PVT特征模拟计算天然气藏形成古压力——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深盆气藏为例 [J].
米敬奎 ;
肖贤明 ;
刘德汉 ;
申家贵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7) :679-685
[6]   应用储层流体包裹体信息研究天然气气藏的成藏时间 [J].
肖贤明 ;
刘祖发 ;
刘德汉 ;
米敬奎 ;
申家贵 ;
宋之光 .
科学通报, 2002, (12) :957-960
[7]   流体包裹体常规特征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 [J].
王红军 ;
蔡迎春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5) :50-52+18
[8]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超压系统与油气运移 [J].
胡忠良 .
地学前缘, 2000, (03) :73-80
[9]   有机包裹体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J].
施继锡 ;
李本超 ;
傅家谟 ;
刘德汉 ;
彭平安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7, (03) :318-326
[10]  
超压盆地生烃作用动力学与油气成藏机理[M]. 科学出版社 , 郝芳等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