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案的成因与制度防范——以赵作海案件为样本的分析

被引:48
作者
陈永生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赵作海案件; 成因; 对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赵作海案件的曝光推动了"两个证据规定"的出台,并使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速度加快,但迄今为止,我国法律界以及法学界对赵作海案件的反思都远远不足。导致赵作海案件发生的原因,除媒体进行了大量报道的刑讯逼供与暴力取证外,还包括不少其他问题,如地方政法委的不当协调、司法鉴定检材的选择发生错误、违背证据收集和运用的基本规则、有罪推定的司法观念、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等。要防止类似冤案再次出现,必须对我国相关制度与体制进行深刻改造。
引用
收藏
页码:3 / 23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民意关注司法审判的法理思考 [J].
秦川 .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10, 22 (04) :32-37
[3]  
检讨赵作海案[J]. 刘刚.中国新闻周刊. 2010(20)
[4]   赵作海错案追踪 [J].
李丽静 .
政府法制, 2010, (16) :21-22
[5]  
被协调的正义——详解政法委书记兼任公安局长[J]. 申欣旺.中国新闻周刊. 2010(11)
[6]   2007年度全国法医类、物证类、声像资料类司法鉴定情况统计分析 [J].
李禹 ;
罗萍 .
中国司法鉴定, 2008, (04) :56-58
[7]   我国刑事误判问题透视——以20起震惊全国的刑事冤案为样本的分析 [J].
陈永生 .
中国法学, 2007, (03) :45-61
[8]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举证责任 [J].
陈永生 .
现代法学, 2001, (06) :114-117
[9]   法律职业的定位——日本改造权力结构的实践 [J].
季卫东 .
中国社会科学, 1994, (02) :63-86
[10]  
叶树养一审判死缓[N]. 刘冠南,李文苑.南方日报. 2010 (A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