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地区低频率泥石流的特征

被引:5
作者
林明安 [1 ,2 ]
王士革 [1 ]
范晓岭 [3 ]
卢铖昀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3]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4] 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词
泥石流; 低频率; 特征; 川西地区;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2010.01.014
中图分类号
P642.23 [泥石流];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泥石流按其暴发频率分为高频率(每年发生一次或多次)、中频率(数年至30a发生一次)和低频率(30a以上发生一次)泥石流3类。低频率泥石流具有暴发周期长,规模大,危害严重等基本特点。选取川西地区不同频率的泥石流沟道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低频率泥石流还具有两个典型特征:低频率泥石流流域具有植被覆盖度高,不良地质现象数量少且规模小的特点;低频率泥石流在侵蚀过程中以沟床冲刷为主且侵蚀速度快,泥砂输移比高。关于低频率泥石流上述两点特征的研究,对泥石流的预防和治理有重要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27 / 23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芦花沟泥石流形成条件及其治理工程 [J].
谭万沛 ;
袁锡明 .
水土保持通报, 1989, (06) :61-65+60
[2]  
中国泥石流[M]. 商务印书馆 , 唐邦兴主编, 2000
[3]  
川西北地区山地灾害成因分析. 唐邦兴,柳素清,刘世建等. 首届全国泥石流滑坡防治学术会议论文集 . 1993
[4]  
海流沟地质灾害研究.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2005
[5]  
第四届全国泥石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谢洪,韦方强,钟敦伦. 甘肃文化出版社 . 1994
[6]  
全国泥石流防治经验交流会论文集. 李德基,吕儒仁,唐邦兴等.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 . 1983
[7]  
出路沟地质灾害研究.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2005
[8]   龙头石水电站出路沟泥石流灾害地质工程评价 [J].
邓胜强 ;
张勤 ;
罗增益 .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3) :56-59
[9]   川西高原主要地质灾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浅析 [J].
段丽萍 ;
郑万模 ;
李明辉 ;
邓国仕 ;
杨桂花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5, (04) :95-98
[10]   岷江上游汶川县佛堂坝沟泥石流特征及危险性分区 [J].
谢洪 ;
钟敦伦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3, (04) :33-3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