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小鼠气道血管生成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2
作者
郭志福
李强
姚小鹏
马凌云
白冲
机构
[1]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呼吸内科
[2]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呼吸内科 上海
[3] 上海
关键词
哮喘; 血管生成; 白细胞介素-4; 干扰素-γ;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内皮抑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62.25 [];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 观察急性、慢性哮喘小鼠气道血管生成的变化 ,探讨其机制。方法  2 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8只 ,即正常对照组、急性哮喘组和慢性哮喘组。通过卵白蛋白(OVA)多次腹腔注射致敏和反复滴鼻激发 ,建立急性、慢性哮喘小鼠模型。末次激发后 2 4h处死动物 ,右肺行灌洗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 ,左肺和气管制备病理切片。病理切片行HE染色和抗Ⅷ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显微镜下计数气管黏膜固有层、黏膜下层血管密度。ELISA法检测BALF中白细胞介素 4 (IL- 4 )、干扰素 -γ(IFN -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内皮抑素含量。结果(1 )急性哮喘组气道血管密度无明显变化 ;慢性哮喘组气道血管密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 0 1 )。 (2 )急性、慢性哮喘组BALF中IL 4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值均 <0 .0 1 ) ,慢性哮喘组低于急性哮喘组 (P <0 .0 1 ) ;急性哮喘组IFN -γ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 0 1 ) ,慢性哮喘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急性、慢性哮喘组IL -4 /IFN -γ比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值均 <0 . 0 1 ) ,慢性哮喘组明显低于急性哮喘组 (P <0 . 0 5 )。 (3)急性、慢性哮喘组BALF中VEGF和内皮抑素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值均 <0 .0 1 ) ,急性、慢性哮喘组间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2004中国哮喘论坛专家共识 [J].
刘春涛 ;
何权瀛 .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04, (04) :8-12
[2]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4受体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的变化及地塞米松的干预作用 [J].
徐勤枝 ;
李强 ;
丁新民 ;
韩一平 ;
刘忠令 .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04, (01) :30-32+69
[3]   新指南,新起点 [J].
刘春涛 .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03, (01) :3-13
[4]   大鼠哮喘模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对气道重构调节作用的研究 [J].
殷晓峰 ;
冯玉麟 ;
刘春涛 .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02, (03) :34-3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