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肝豆状核变性的中医治疗
被引:3
作者
:
吕再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神经精神病防治院神经科
吕再生
机构
:
[1]
南京神经精神病防治院神经科
来源
:
中医杂志
|
1986年
/ 07期
关键词
:
中医治疗;
鸡血藤片;
青霉胺;
解毒药;
肝豆状核变性;
先天性脂类代谢异常;
D O I
:
10.13288/j.11-2166/r.1986.07.018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 肝豆状核变性,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系铜代谢障碍所致。临床上常以青霉胺或二巯基丙醇(BAL)驱铜治疗,早期病例有一定效果,但存在停药后病情恶化、副作用严重或疗效差等问题。下面报告的三例是应用青霉胺或 BAL 治疗无效或因副作用停药,改用中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的病例。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37
页数:2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