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岳阳地区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季节动态研究

被引:25
作者
魏远 [1 ]
张旭东 [1 ]
江泽平 [1 ]
周金星 [1 ]
汤玉喜 [2 ]
吴立勋 [2 ]
黄玲玲 [1 ]
高升华 [1 ]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2]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关键词
CO2通量; 涡度相关法; 动态变化; 生态系统净碳交换; 杨树人工林;
D O I
10.13275/j.cnki.lykxyj.2010.05.011
中图分类号
S792.11 [杨];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利用涡度相关法对长江流域杨树人工林CO2通量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O2通量的日变化特征与杨树所处生长阶段以及光合有效辐射(PAR)有关,夜间生态系统净碳交换(NEE)与5 cm土壤温度呈指数相关,全年的生态系统净碳交换(NEE)数值波动在-2~2 mg.m-2.s-1之间。生长季NEE的变化特点为:早上7点开始生态系统整体表现为吸收CO2,到午时(11:00—13:00)NEE的值较为稳定,日落(18:30—19:00)开始生态系统呼吸作用占主导,而晚上NEE的值变化不大。CO2的最大吸收出现在早上10点左右。NEE同时表现为较为明显的季节变化,在生长季节(4-9月)NEE多为负值,生态系统整体表现为对CO2的吸收,而在非生长季表现为一定强度的碳释放,值得注意的是在2006年的6月碳固定能力弱于生长季的其他月份,原因是长期降雨导致土壤呼吸加剧和水淹的生理胁迫导致杨树呼吸作用加剧。2006年全年NEE为-579 g.m-2,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碳汇功能。
引用
收藏
页码:656 / 66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3 条
[1]   苏北不同杨树人工林经营模式下土壤呼吸日变化观测与测定方法比较 [J].
朱强根 ;
张焕朝 ;
单奇华 ;
余健 .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0) :9518-9521
[2]   连栽杨树林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J].
樊奔 ;
包树敏 ;
蒋永丰 ;
金辉 ;
谈家金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5) :81-83
[3]  
Effect of water stress on ecosystem photosynthesis and respiration of a Leymus chinensis steppe in Inner Mongolia[J]. FU Yuling , YU Guirui , WANG Yanfen, LI Zhengquan & HAO Yanbin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The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3, China.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6(S2)
[4]   中国东部森林样带典型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季节变化 [J].
张雷明 ;
于贵瑞 ;
孙晓敏 ;
温学发 ;
任传友 ;
宋霞 ;
刘允芬 ;
关德新 ;
闫俊华 ;
张一平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S1) :45-59
[5]   中亚热带季节性干旱对千烟洲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吸收的影响 [J].
孙晓敏 ;
温学发 ;
于贵瑞 ;
刘允芬 ;
刘琪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S1) :103-110
[6]   干旱胁迫对杨树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 [J].
付士磊 ;
周永斌 ;
何兴元 ;
陈玮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11) :2016-2019
[7]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CO2通量与温度的关系 [J].
赵晓松 ;
关德新 ;
吴家兵 ;
张弥 ;
金昌杰 ;
韩士杰 .
生态学报, 2006, (04) :1088-1095
[8]   中国杨树生物量和碳储量研究进展(英文) [J].
梁万军 ;
胡海清 ;
刘富军 ;
张大明 .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06, (01) :75-79+89
[9]   不同杨树品种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 [J].
苏东凯 ;
周永斌 ;
唐庆华 ;
曹立科 ;
周大鹏 ;
张洪伟 ;
金福宇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6, (02) :39-41
[10]  
亚洲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研究进展[J]. 于贵瑞,张雷明,孙晓敏,李正泉,伏玉玲.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