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保障的法治原则与实现路径

被引:24
作者
于文轩 [1 ,2 ]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
[2]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
关键词
生物安全; 生态安全; 国家安全; 风险预防原则; 法治原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68 [环境保护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8 ;
摘要
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生物安全观要求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与现代生物技术息息相关的公共安全问题,这为我国生物安全的法治保障划定了调整界限。在此基础上,我国生物安全立法的价值定位应立足于回应风险社会挑战,坚持风险预防原则和谨慎发展原则。从风险预防原则和谨慎发展原则的视角来看,科技安全和生态安全是生物安全体系最主要的两方面内容。其中,科技安全保障应以人文关联补足科技理性和价值理性,生态安全保障则应以保障总体国家安全为主旨,更加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积极应对。
引用
收藏
页码:160 / 166+290 +29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不能只强调“三有”标准.[N].王玮;.中国环境报.2020,
[2]  
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与行政法.[M].沈岿.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978-7-301-28961-7
[3]  
大象的退却.[M].伊懋可.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
[4]  
现代性的后果.[M].(英) 吉登斯 (Giddens;A.) ; 著.译林出版社.2011,
[5]  
生物安全立法研究.[M].丁文轩;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6]  
科学技术哲学导论.[M].王贵友著;.人民出版社.2005,
[7]  
安全科学原理.[M].金龙哲;宋存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8]  
风险社会.[M].(德)乌尔里希·贝克(UlrichBeck)著;何博闻译;.译林出版社.2004,
[9]  
即将到来的生物科技时代.[M].(美)理查德·W.奥利弗(RichardW.Oliver)著;曹国维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0]  
生物安全.[M].刘谦;朱鑫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